王世发
日本学者佐藤学的一本专著《静悄悄的革新》,里边有一个重要的观念:“讲堂改动,校园就会改动。”我很附和这个见地。讲堂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可是,我以为,还有比讲堂教育更为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备课”。备课决议着教育。有什么样的备课,才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精彩的教育来自于精密的备课。相同的道理,糟糕的教育必定源于糟糕的备课。长时间的实践、研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备课要做到“三个支付”,一是为久远支付,备课要立足于久远,堆集材料,深化研讨,为未来教好学作衬托;二是为难点支付,备一课要攻破一个难点;三是为细节支付,备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细节,要缜密考虑和规划。
我教《琵琶行(并序)》一课,就备课环节来说,我做了一些详尽的根底性作业。
首先是演示性背诵课文。《琵琶行》是白居易诗篇的代表著作之一,是语文教育的经典篇目,虽然课后没有提出背诵要求,但我觉得这首诗融叙事、抒情为一体,被誉为音乐描绘的千古绝唱,读来妇孺皆知,令人心醉,因而我要求学生背诵全诗。我的教育有一个特征,凡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得先面临全班學生演示背诵,每课如此。《琵琶行》这一课,我不只背诵全诗,诗前的序文我也能背诵给学生听。
接下来,第二项根底作业是,研讨作者。我研读了研讨白居易的两部专著,一部是《白居易评传》,一部是《白居易诗篇赏析集》。我从《白居易评传》一书中,了解了白居易的家世、家庭、诗人的终身、政治思想、文学建议、艺术风格及著作发生的影响。白居易五六岁开端学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岁苦读书能属文。二十九岁时中进士,以第四名及第,十七人中最少年。三十二岁在吏部试书判拔萃科登第,入甲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三十五岁应“学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以对策语直入第四等(即乙等),授周至县尉。当年十二月,游升天寺,作《长恨歌》。三十六岁招入翰林院,奉敕试制诏等五首,为翰林学士。三十九岁,自请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四十四岁。这年六月,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密派中岳寺和尚刺杀了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以为是“国耻”,上疏请捕贼。宰相(张弘靖、韦贯之)怒其越职奏事。忌之者复诬居易母看花坠井死,却作《赏花》、《新井》诗,有伤名教,贬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复论不妥治郡,改贬江州司马。四十五岁,秋,送客湓浦口,作《琵琶行》。五十二岁,任杭州刺史。五十四岁,任姑苏刺史。五十七岁,从洛阳返长安,任刑部侍郎。六十五岁,自编《白氏文集》六十五卷,共收诗文三千二百五十五篇,藏于东都圣善寺。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七十五岁,居洛阳。八月,卒于洛阳履道里第。十一月,葬龙门香山如满法师塔之侧。
白居易的终身,《新唐书》中这样点评:“居易始以直道奋皇帝前,争安危,冀以建功;虽中道被斥,晚亦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步计,完洁自高……呜呼!居易其贤哉!”据《唐摭言》记载,白居易逝世后,唐宣宗吊居易诗云:“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从《白居易诗篇赏析集》中,我读到了白居易比较体系的不同类型的诗篇,尤其是有些不常见的诗,如《爱情》《寒闺夜》《寄湘灵》《冬至夜怀湘灵》《感镜》《潜分别》等,广泛阅览白居易诗篇关于咱们深化阅览和了解《琵琶行》诗有必定助益。
我做的第三项根底作业是堆集教育材料。下面是我为预备《琵琶行(并序)》一课阅览的首要材料:
(1)谈《琵琶行》 吴功正《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3期
(2)谈《琵琶行》的琵琶曲 刁九国《师范教育》1985年第1期
(3)《白居易评传》 褚斌杰著,公民文学出书社,1980年9月出书
(4)《白居易诗篇鉴赏集》 褚斌杰主编,巴蜀书社出书社,1990年4月出书
(5)琵琶声声是雕刀——《琵琶行》音乐描绘的再知道 周德仓《中学语文教育参阅》1990年第4—5合期
(6)《琵琶行》注释补志 刘荣荪《中学语文教育参阅》1991年第5期
(7)《琵琶行》注释辨正 刘荣荪《中学语文教育参阅》1991年第6期
(8)《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征 黄汝授《中学语文》1990年第6期
(9)名师授课录·《琵琶行》 谭轶斌《语文学习》2003年第7—8合期
(10)几篇诗文中的音乐描绘——《琵琶行》《明湖居听书》及其他 《刘征文集》榜首卷,公民教育出书社2002年出书
(11)对《琵琶行》结构的另一种解读 韩大强、刘声勇《语文教育与研讨》2002年第5期
(12)关于《琵琶行》 郑逸龙、吴银华《语文学习》2003年第9期
(13)《琵琶行》参加式教育想象 王承栋 《语文教育与研讨》2009年第6期
(14)《琵琶行》注商三则 宋桂奇《语文学习》2007年第9期
(15)《琵琶行》中“回”字的切当意义 莫丽莎《中学语文》2009年第5期
(16)殊途同归,尽得其妙——《明湖居听书》与《琵琶行》音乐描绘艺术比较 《中学语文教育参阅》1999年第3期
(17)穿越图像和音乐之美——《琵琶行》的艺术奥妙 孙绍振《中学语文》2008年第12期
(18)《琵琶行(并序)》备考战略 蔡明《语文教育通讯》2007年第7—8合期
(19)《琵琶行》中的臣妾心思分析 杨长荣《语文教育与研讨》2008年第1期
(20)在“延宕”中品读《琵琶行》的艺术之美 张宇《语文教育之友》2011年第5期
(21)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中“乐”“志”照应的特征 华禄《读写月报》2012年第10期
(22)诗序对读看《琵琶行》的叙事艺术 肖炳生《中学语文教育参阅》2016年第12期endprint
(23)千古“绝唱”——赏析《琵琶行》描绘音乐的技巧 刘丽娟《语文教育之友》2017年第3期
(24)融情入诗,含英咀华——《琵琶行》讲堂教育实录 包建新 朱昌元主编《名师讲堂教育实录》浙江教育出书社2003年3月出书
(25)《琵琶行(并序)》涵义发微 寇安炳 《语文学习》2009年第2期
(26)白居易《琵琶行》的叙事性解读 徐爽《中学语文教育》2016年第9期
(27)白居易《琵琶行》创造缘起初探 何群《中学语文教育》2014年第2期
(28)涵情滋味品“裂帛”——《琵琶行》教育规划 王广杰《中学语文教育》2014年第1期
(29)《琵琶行》需求深化了解的是什么? 赵月华 《中学语文教育》2011年第3期
(30)《琵琶行》最让学生赏识的美是什么? 于晓丽《中学语文教育》2011年第3期
(31)《琵琶行》里拓宽探求到了什么? 陈海印《中学语文教育》2011年第3期
(32)同是天边流浪人——《琵琶行》課堂教育节录 董旭午《语文教育通讯了》2014年第4期
(33)《琵琶行》课例赏鉴 王广杰、何杰《语文教育通讯》2014年第7—8合期
(34)《琵琶行》课例赏鉴 王毅军、贾玲《语文教育通讯》2011年第7—8合期
(35)《琵琶行》教育艺术镜头 《语文学习》2007年第9期
(36)文学著作中的音乐描绘艺术研讨与鉴赏 宁冠群《中学语文教育参阅》2003年第3期
(37)《琵琶行》中音乐描绘的兴发感动效果 单晓蕾《语文教育之友》2015年第6期
(38)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学分析 张承龙《教育与办理》2007年第8期
(39)“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新释及启示 王长路《语文教育之友》2010年第8期
(40)也说“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之意 唐远廷《语文教育之友》2011年第3期
第四项根底作业是,探求《琵琶行》主题。我以为,了解《琵琶行(并序)》的主题是教育这一课的难点地点。关于《琵琶行》的主题,说法纷纭,各不相谋,教育参阅书上也没有清晰的表述。教师教育用书中谈及诗中的人物形象时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这首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两个‘天边流浪人的形象,一个是饱经富贵、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单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我克制,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爱情丰富,体恤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流浪天边,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试问,诗中描写了两个形象,但全诗所要表达的主题终究是什么呢? 笔者查阅了一些材料,关于《琵琶行》一诗主题,有多种说法,首要有如下五种观念:
怜惜说。怜惜琵琶女,揭穿其时社会的漆黑。向来的教材就这样定位。诗篇经过写琵琶女遭受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遭到的冲击,唱出了“同是天边流浪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诗篇表达对不幸者命运的怜惜。《语文学习》2003年第7、8合期上有一篇《琵琶行》教案,关于主题的表达有这样一段文字:“从琵琶行中咱们读到了一个迁谪失落的朝廷官员和一个流寓江湖的歌伎之间的类似之处,感触到了一个压抑的正派的知识分子对处于社会最底层歌伎的了解和怜惜。”《唐诗鉴赏辞典》也表达出附近的说法:“女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得反常生动实在,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经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凌辱、被危害的乐伎们、演员们的凄惨命运。面临这个形象,怎能纷歧洒怜惜之泪!”
爱情说。诗人在序文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从序中看出,诗人好像安于被贬谪的现状,安定自得,仅仅偶遇琵琶女,有感于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才触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意。而诗中的琵琶女也只不过是一个影子,他由琵琶女想到的是他的初爱情人湘灵,一想起自己的初爱情人,按捺不住心里的苦楚,哀肠百转,所以他把这种爱情投射到琵琶女身上,全诗表面上写对琵琶女的怜惜,实质上是表达他对初爱情人湘灵的思念之情。湘灵是白居易的街坊之女,是白居易二十二岁左右时定情的恋人,白居易对她很痴情,前后30多年不曾忘记她。有多首诗能够证明。如《独眠吟》是白居易为湘灵写的:“夜长无眠起阶前,冷清星河欲曙天。十五年来明月夜,何尝一夜不独眠。”此诗约作于元和二年(807),诗人约三十六岁。诗人因思念湘灵而不眠,到阶前仰视冷清的星河,期望经过天上的星星传递自己对湘灵的思念之情。十五年来,明月虽好,而诗人不能与湘灵相依相伴,只能忍耐孤眠孤寂之苦。白居易被贬江州,对湘灵思念更深。元和十年(815)秋,白居易写《爱情》一诗:“中庭晒服玩,忽见故土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拔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尝得类似。”诗人在庭中晒衣物时,看见鞋子便想到湘灵,白居易把湘灵赠给他的鞋子带到放逐之地,可见他对湘灵的思念之深。当年湘灵赠鞋,是期望两人“双行复双止”,永不分离,但现在鞋成双而人成单,夙愿早已化为乌有,岂不痛哉!
悲愤说。借琵琶女的不幸遭受,抒情诗人的悲愤和不满之情。“在《琵琶行》中,作者经过描写两个在才干、遭受、爱情等方面有相同特色的艺术形象,并将这两个艺术形象进行类比来抒情自己大材小用、流浪天边的悲愤爱情。”(湖北黄汝授《〈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征》)闻名语文教育家刘征先生在他的《几篇诗文中的音乐描绘——〈琵琶行〉〈明湖居听书〉及其他》一文中说:“《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的苍凉和抒情自己的不满。”(《刘征文集》榜首卷)
苦闷说。白居易被贬江州,这是他政治上遭受冲击最为沉重的一次。被贬江州第二年,白居易定写下这首诗。诗中借琵琶女的遭受表达自己政治上的压抑和精力上的孤单与苦闷。诗中多处表现出诗人的压抑、孤单、苍凉与苦闷。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刻无声胜有声”“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等。endprint
哀怨说。湖北杨长荣教师持此说。杨教师在他的《〈琵琶行〉中的臣妾心思分析》一文中分析道:“琵琶女在文中仅仅起到一个隐喻的效果。”“作者本文的目的并不在提醒歌伎的凄惨命运,也不在揭穿社会对人才的糟蹋,而是借琵琶女之口发自己被贬后的哀怨,哀的是专心忠于朝廷却不被朝廷知晓反而遭贬,怨的是自己身为忠臣的‘妾妇心思不被了解至今流浪九江,有志难伸。或许正因为如此,古人才把这一首诗归入感伤诗之中。”“本文的主题应是作者借琵琶女的遭受,表达自己对朝廷不辨忠妊的哀怨,抒情个人流浪天边的无法。”
上述说法,均有其理由。笔者比较附和最终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契合白居易其时写作这首诗的心境。白居易元和十年脱离长安时他是满怀凄楚地脱离长安的。脱离长安前,他的官职是左赞善大夫,这是一个不得干预政治专门陪同太子读书的闲官。被贬江州,他的心境是悲惨的。白居易在赴江州的途中作诗云:“三声猿后垂乡泪,一叶舟中载病身。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望总愁人。”(《舟夜赠内》)由此看来,诗人心潮难平,满腹愁情!白居易在江州的三年日子是十分抑郁的。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诏下,白居易转官忠州刺史(今四川忠县)。诗人为脱离江州的环境感到高兴。“忠州好恶何必问,鸟得辞笼不择林。”(白居易《除忠州寄谢崔相公》)这是他脱离江州的心迹披露。《琵琶行》是白居易在江州的第二年写下的,诗人借着对琵琶女的描绘,表现出的是自己此刻无限郁闷的身世之感和哀怨、无法的天边流浪之情!
我做的第五项根底作业,拓宽比较。《琵琶行》最杰出的特征是音乐描绘。描绘音乐的诗文许多,与《琵琶行》比较有殊途同归之妙。因而,教《琵琶行》一课时,能够做一些恰当的拓宽比较练习。备课时,可规划这样一些内容:
(1)将《琵琶行》与《孔雀东南飞》或《木兰诗》比较,都是叙事诗,民歌著作与文人诗篇有哪些不同之处?(2)将《琵琶行》与《春江花月夜》比较,都有比较丰富的意象,两首诗篇在意象的挑选上有什么不同?(3)将《琵琶行》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韩愈诗《听颖师弹琴》比较,三首诗都描绘了音乐,在描绘上各有什么特征?(4)将《琵琶行》与《明湖居听书》比较,一为诗篇,一为小说,它们在音乐描绘上有哪些相同或不同?(5)白居易的琵琶诗有好几首,如《听李士良琵琶》《听琵琶》《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同是琵琶诗,各首诗描绘琵琶音乐有什么特征?
下面是我执教《琵琶行(并序)》的全体教育思路:
(一)导入课文。以白居易祠中一副对联导入。“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二)全体感知。1.教师演示背诵课文。2.清晰全诗爱情基调。3.了解序与诗的联系。序交待了写作缘由、布景,是诗的内容提要,能够说是诗的缩写,它为全诗定下了凄惨伤怀的爱情基调。4.给诗的各节拟一个小标题。
(三)评论研讨。要点探求三个问题:榜首、诗中的音乐描绘;第二、琵琶女与诗人的身世;第三、本诗的主题。
音乐描绘:
(1)将诗中的三次音乐描绘找出来并作比较,完结下表。
三次音乐描绘比较
(2)琵琶女演奏的弦律有怎样的改变?琵琶女的演奏表现出三个乐段:洪亮圆润、婉转消沉、激越雄壮。
(3)诗人是怎样描绘音乐的?(学生评论沟通)
一是运用比方。比方分为两类:一是以声喻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珠落玉盘,洪亮悦耳)“银瓶乍破水浆迸”(银瓶爆炸,激越雄壮)。二是以形摹声。经过一连串精巧的比方把无形的音乐写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把听觉和视觉都调集起来了。如“如急雨”(既能看见,又能听见;既有形,也有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既有声,又能见其形)。二是旁边面烘托。文中有三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忘归”和“客不发”烘托琵琶声的诱人)“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秋月之静烘托听众的聚精会神,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地之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诗人泪湿衣衫,烘托琵琶女音乐的哀怨感人)
课中交叉:赏识导入时的对联。上联写琵琶女的琴声;下联写美丽的旋律。上联写琵琶女弹出的琴声,如流水悠悠,似明月皎皎;下联写美丽的旋律,随江风远播,入云天飄渺。上联两个“一弹”,描写曲调美丽多变;下联两个“半入”则酣畅淋漓地表达了琴声的效果。
人物身世:
评论: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身世有哪些相同?
1.都来自京都。琵琶女是京都的倡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作者是京官,“我从上一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2.才干超众。一个是誉满京都的名演员,具有出众的“艺”才;一个是名闻全国的大诗人,具有出众的“文”才。3.落魄失落。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被贬江州。4.都过着萧瑟凄清的孤寂日子。一个是“江口守空船”,一个是“谪居卧病浔阳城”。
本诗主题:学生评论,各持己见。
(四)自主赏识。赏识古典诗篇首要是赏识言语。学了这首诗,你最喜爱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你为什么喜爱?请你任选其间一句诗自选视点写几句赏识性的文字。要求:写30—50字。
(五)联语写作。要求同学们把你对这首诗的了解与感悟用对联的方式表达出来。留意从诗的内容、方法、人物的命运和遭受以及主题等方面去揣摩。教师写了两副对联和同学们沟通,同学们课后去写作,然后在班上沟通。
浔阳江上琵琶语,海角天边流浪人。
枫叶荻花,半笼烟云半笼月;离愁谪恨,一诉琵琶一诉诗。
请同学们把教师编撰的两副对联齐读一遍。下课。
下面是学生课后编撰的部分对联:
一曲琵琶语,好多迁谪情。(孙冰倩)凄凄琴声昭日月,冷冷江水寒人心。(顾丹梅)一曲琵琶肝肠断,两行涕泪青衫湿。(周莉)江水幽幽琵琶语,岸风瑟瑟诗情面。(王翔翔)大弦嘈嘈,倾诉全国悲愤事;小弦切切,倾诉四海哀伤情。(胡冬玉)帝京一别,万种忧怨心头起;江州偶遇,一曲琵琶千古留。(葛伟杰)浔阳江头,倡女拨弦泣身世;冷月岸边,骚人吟诗诉谪情。(王锦龙) 浔阳送友偶得一世至交,长安驱贤自毁万古江山。(葛伟杰)
课后,江苏省南通市语文教育专家丁建校长和华荣教师进行了评课。丁建校长这样点评:王教师这堂课打破传统形式,对进步学生诗篇鉴赏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一是根据教师丰盛的人文素质的引领是学生有用学习的根底。从全体的讲堂规划看,王教师以“全体感知——评论研讨——自主赏识——联语写作”四个板块,将诗篇学习的“读、思、品、写”严密结合起来,共同的规划视点和视点,显示出王教师对进步学生诗篇鉴赏能力的独具匠心。二是着重对话融合的引领是学生有用学习的要害。讲堂上,王教师既是引导者、启迪者,又是组织者、聆听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加者。三是鼓舞自我展现和立异的引领是学生有用学习的方针。在自主赏识时,学生“任选一句诗自选视点写几句赏识性文字”,是对学生的鼓舞,鼓舞学生说出自己的知道感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诗篇的精力愉悦。联语写作,引领学生“从诗的内容、方法、人物命运和遭受以及主题等方面去揣摩”,这不仅仅对诗篇学习的加深,更是鼓舞学生去立异。学生的联语“一曲琵琶语,好多迁谪情”,“一曲琵琶肝肠断,两行涕泪青衫湿”……现已逾越了对文本的归纳了,其间不正融入了学生对这首诗的感悟和才智么?南通市一中华荣教师评课时说:在《琵琶行》的教育中,王教师是在当心、努力地寻找着一个平衡点,他既要在诗情中滋润滋补身心,也要在分析中给学生打造一把鉴赏的钥匙。这节课游弋在理性和理性之间,给语文教育带来多方面的启迪。
语文教育是一个求索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备课深化探求,追根穷源,精密规划,乐此不疲,教育开合自如,挥洒自如,师生互动,得心应手,这便是我在教育上的不懈寻求。endprint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观点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观点 »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备教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