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以《松风阁》看黄庭坚的书法美学思想

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阐释摘要:黄庭坚是北宋的著名诗人、也是极富创新意识的书法家之一,尤擅行草。《松风阁》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大字行书作品,文章通过对《松风阁》中章法、结字、笔法的分析,分析黄庭坚重韵、尚意、求新的书学思想。透过黄庭坚书法美学的因素,探究创新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黄庭坚;佛禅;行书;书

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阐释

摘 要:黄庭坚是北宋的著名诗人、也是极富创新意识的书法家之一,尤擅行草。《松风阁》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大字行书作品,文章通过对《松风阁》中章法、结字、笔法的分析,分析黄庭坚重韵、尚意、求新的书学思想。透过黄庭坚书法美学的因素,探究创新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黄庭坚;佛禅;行书;书学美学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今江西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7岁便能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其23岁时中进士,一生几遭贬斥,历经坎坷却仍积极乐观。尽管从政之路并不顺畅,但其极具艺术创造力,谓之诗书画俱佳,既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书法上也是卓有建树,与苏轼、米芾、蔡襄一起,被后人誉为“宋四家”。

黄庭坚最早从唐楷入手,师从周越,虽然迅猛有力,然而俗气不脱,代表作有《卧羊山题记》《金刚经》等。后在其中年时,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苏轼,苏轼的出现给黄庭坚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他的命运似乎也与这位亦师亦友的士大夫联系到了一起。黄庭坚在《跋东坡自书所赋诗》中写道:“东坡少时观摹徐会稽,笔圆而姿媚有馀。中年喜临写颜尚书真行,造次为之,便欲穷本。晚乃喜李北海书,其豪劲多似之。往时唯唐林夫学书知古人笔意,少所许可,甚爱东坡书,此与泛泛好恶者,不可同年而语矣。”黄庭坚在这里不仅仅表达了他对苏轼的敬仰和欣赏,甚至在学书取法上也与之相似;再者其点画肥厚、字形扁平等风格,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同时参悟张旭、怀素、高闲等人的草书,窥探到笔法之妙,从《瘗鹤铭》中得到深刻启发,再加上他汲取了颜真卿雄浑宽阔的字势和柳公权严谨的结体,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风貌。特别是他对《瘗鹤铭》情有独钟,在其书论中提出了大字应该以《瘗鹤铭》为准则:“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

《松风阁》是黄庭坚书风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在武昌松风阁游玩后写下的。《松风阁诗卷》的节奏平缓,不激不厉。《松风阁诗卷》的书写沉稳,从容不迫,仿佛是心灵的慢慢张开。点画随意自然,竖折都沉着痛快。这种平和、轻盈的节奏,正是其情绪的外化。山谷写《松风阁诗卷》已是耳顺之年,身体情况也不是很好。这样看来他的生理心理结构,适合平而不是奇。

明人解缙《春雨斋续书评》评黄山谷字云:“清圆妙丽,引绳贯珠。”这几个字着实让人看不懂,但却说在点上。当然这不是指全部作品,笔者认为,拿来概括《松风阁诗卷》尤为精确。“清圆妙丽,引绳贯珠”指用笔的清劲,结体的雄美,合乎骨法用笔,而又精致可爱。《松风阁诗卷》的线条形态,比任何别的作品更圆润饱满,是典型的中锋用笔,裹锋行笔,极少运用到侧锋或方笔。《松风阁诗卷》的结体宽博,结字中宫收紧,主笔略加夸张,撇捺也略加飘逸,故形体上阿娜多姿。

黄庭坚的行书用笔,如冯班在《钝吟杂录》中所言:“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钝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以下列举《松风阁》中的部分字体来分析其用笔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三”的横画,并不是简单一笔带过,于挺拔中又有顿挫的节奏,由此其一波三折的明显变化。再看“夜”的顺捺,书写速度也比较慢,顿挫在不断出现,这样看来可见各个笔画都是经过精心安排但又好像是天真随意。

再看“然”“鸣”两字, 四点水的排列,写的时候将笔画连续成为一道波浪形。再如“须”“参”, 两个字的点非常沉稳,几点的书写速度变化不一,第一点露锋下笔后,第三笔收笔饱满精致,而且走势各不相同。可见黄善于用点,并且恰到好处,随意自然。袁文对黄体重点的处理的评价:

“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遒丽,信一代奇书也。”(袁文《瓮牖间评》卷四)

从上述看出,在《松风阁诗卷》中,黄处理点的方式如楷书一般,不作任何挑起,用笔铿锵有力,直抒胸臆。

最后我们来看“氵”这个部首的用笔。这个部首同样体现的是点的处理方式,如“洗”字和之后的“酒”“潺”“溪”等字,最下一点,多不作挑起。即使有上挑,也只是为了保持以点为主的走势,可见黄庭坚在书“三点水”时,尽管他曾见过王羲之或颜真卿对不同点的处理方式,他仍然可以突破这样的文本之圈,自成一家。

这本诗帖中的每个结字都表现了黄庭坚独有的创新风格。中宫收紧,以其重心为圆心,向四周辐射是其特点,几乎每个字里都有较为夸张的一笔,特别是当一个字中有“长横”或者“长捺”的时候,他都书写得较为舒展,长撇长捺都朗超抚媚,非常漂亮。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他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在结字收紧的前提下,有松有驰,但是每个字又相当稳健,可以看出黄庭坚有较深厚的功底,整幅作品显出稳当又不失灵动的感觉。

“屋”“年”等字高耸稳健,看起来高雅漂亮,沉着痛快。来”“斧”“今”等字突出主笔、中心紧凑,四周开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帖结字字形瘦长挺劲,字势奔放潇洒,个性突出。

在北宋,佛教尤为盛行,歐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都热衷于说佛论禅。司马光写过:“近来朝野客,无座不谈禅。”黄庭坚的母亲一生信佛,或许是受此影响,黄庭坚学佛参禅,成为了一个忠实的佛禅主义者。他在《与王观复书二》中说:“所寄诗多佳句,犹恨雕琢功多耳。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凿痕,乃为佳耳。” 因此他追求那种“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他的书风及其字里行间也自然呈现出一派轻松自如的气质。

譬如“来”字竖画入“我”字范围内“这种处理,不但使行气更为贯通,也增加了疏密的对比,呈现潇洒自然的气象,可见其布局时的良苦用心”。

将“为”字改成草书的写法,是为了节省空间,留有余地,使得其更具圆韵。我们再看帖中,在“三”和“二”字之间,多出现“乙”字。意思是这两个字,写颠倒了,应该调换过来才对。欹而不倒,灵活经营像被风轻吻的珠帘。正、斜、欹、侧的配合,使作品摆脱了呆板的视觉形象。

纵观《松风阁诗帖》,黄庭坚的书法韵味在于书写善用长线条,尤其是长撇长捺,一波三折,行笔犹如在水中划桨拨水和逆水挺进的节奏。从《松风阁诗帖》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几点结论;

黄在《论书》中云:“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终不近也。”“韵”是黄庭坚书法创新的核心,其最早是用于形容人物画的最高境界。谢赫有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曾对谢赫“气韵生动”的“韵”作了解释:韵是当时在人伦鉴识上所用的重要观念,他指的是一个人的情调、个性,有清远、通达、放旷之美,而这种美是流注于人的形象之间的、从形象中可以看得出来的。把这种神形相融的韵,在绘画上表现出来,即是“气韵”的“韵”。

然黄庭坚“韵”由人物形象的“人”转向真实之“人”,他所说的“韵”是指书家内在的学识、修养和人格,是艺术与人格高度统一的境界,其内涵已超出了艺术本身的氛围,指向作者的存在。

黄庭坚作为一个忠实的佛禅主义者,在唐人“尚法”的阴影笼罩下,将“意”引入书法创作之中。他曾多次提到“古人笔意”“有意”“无意尔”。意之于法乃对立面,“法”要求有严谨的法度,即规矩,多在人工严格控制之下完成。然而在佛禅思想影响下,黄庭坚对于“意”的阐释,尤为深刻。他认为“意”乃“无意”,有一种心手两忘的状态,超越物质和一般精神需要的追求,好似一种虚空。

再然黄庭坚提倡自出新意、自成一家的书法理论,他所说创新并非空穴来风、毫无根基,他掌握了笔墨的独特方式,因此他来去皆有法,他是在一定的“法度”之中、(这里的“法度”指书法的基本规则,不是唐人的严谨规章制度)在约束自我之中而求得的“新”。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献研究室.苏轼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94.

[2]黄庭坚.山谷题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3]清馮班.钝吟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3.

[4]《豫章黄先生文集》(宋) 黄庭坚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5]水赉佑.中国书法全集·黄庭坚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龙芳,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观点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观点 » 以《松风阁》看黄庭坚的书法美学思想

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阐释摘要:黄庭坚是北宋的著名诗人、也是极富创新意识的书法家之一,尤擅行草。《松风阁》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大字行书作品,文章通过对《松风阁》中章法、结字、笔法的分析,分析黄庭坚重韵、尚意、求新的书学思想。透过黄庭坚书法美学的因素,探究创新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黄庭坚;佛禅;行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