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
秦楠
摘 要:以点、线、面的相关含义、种类、特性等相关认知为切入点,着重结合实例分别阐述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实例的列举、比较和归纳进行详细解析论述,运用参考文献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设计作品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凸显出平面构成所具有的表现艺术,并加强对基本元素——点、线、面的认知与体会。
关键词:基本形态元素;形式美法则;构成方法
在以上对论文整体逻辑思路的阐述下,探究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首先我们要对点、线、面及平面构成具备一定的认知及体会,现分述如下:
一、点、线、面的概念论述及相关认知
如今在绚烂多姿的世界里,点、线、面可谓无时不刻地存在并充实、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在设计领域的二维空间——平面构成中,作为基本元素的点、线、面也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首先要对基本元素的基本定义加以分析解释:
(一)何为点?
点,作为最简洁的视觉元素,在几何学上是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可以是两条线的相交处或者线段的两端。”[1]由此可见,点的存在影响人们视觉的定位,点的移动引导人们视线流向。点从数量上来分有单点、两点和多点。
单点即一个点,具有一定的“标杆性”,也就是说容易引起观看者的注意。当只有一个点时,我们的视线会集中在这个点上。对点的位置的摆放处置不同、视觉感受也不同,若将点位于画面中间位置,则给人以中庸、孤单,平稳之感;若位于偏左、偏右、偏上或者偏下的位置,则给人以不稳定、滑动的动感。
两点即两个单位的点,观看者看到两个点时会不自觉地将视线在两点之间流动转移,产生潜意识的不存在的虚构影像,从而影响流动的视觉感受。因此不同大小、虚实的两个点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相同。
多点即三个及以上的数量的点。通过大小、疏密不同的错落布局带给观看者不同节奏的空间感。点的有序排放会使观看者自觉将所看到的若干点视为一条线具有纵深感和立体感的线。
(二)何为线?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房屋门窗的框架也好,马路上的斑马线也罢,都体现出线在生活中的普遍。
线有位置和长度,不具有面积和方向性,但是在平面构成中通过各种不同布局会使线呈现出方向和宽度,不同空间氛围表现不同的线的属性和感受。
线总的来说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有稳定安详的平行线、挺立肃穆的垂直线和不安定的斜线等几类;曲线有严谨、科学、理智几何曲线和无拘束、活泼具有无限表现力的自由曲线几类;几何曲线更显优雅理性,而自由曲线更富有感性。
(三)何为面?
线的移动轨迹就是面,面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房屋里的窗帘、窗外的墙面等无不體现面的存在。面有几何面和自由面之分,另外特殊的是由于面有自然性特性,亦有有机面一类。
几何面分为直线形成的给人以安稳之感的面的状态和曲线形成的给人以平滑之感的面的状态。
自由面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灵活性,是随设计者思想流动封闭的面,是设计师们使用率较高的表现方法。
有机面可以说是对自然现象的真实反映和再现,具有纯朴的自然美感,比几何面和自由面表现得更加直观。
由此可见,点、线、面的不同独特性质属性决定了其在平面构成中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平面构成概念论述及形式美法则
(一)何为平面构成?
构成,就是分解、构造、组合之意,可以理解为设计的一种表现方法和手法,是设计的基础。平面,指二维空间,主要包括在平面空间中进行的一些造型方面的设计。平面构成作为构成的一种类别、一种表现方法,可以说是通过对点、线、面的基本元素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排列、组合创造出全新的形态,给人一种意想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
平面构成的构成方法:
重复构成,简单来说是对单元素按照一定秩序进行的重复排列;近似构成即相似的各元素之间组合体现;特异构成在建立在秩序前提下小部分的变异;渐变构成是通过大小、稀疏、明暗、虚实的变化表现出渐变的层次感;发射构成是由一个或多个出发点向四周延展而进行的富有流动感的构成形式;密集构成是通过元素之间的疏密程度不同而给人们视觉感受的不同;对比和空间构成顾名思义也可以理解为各元素之间属性的对比以及所产生的空间纵深感;
(二)平面构成的普遍形式美法则体会
1.变化与统一,“变化”是平面构成中常用的方法,形式有很多种,体现在平面构成中各元素之间的大小形态以及色彩变化,具有视觉流动感和立体感,给人以有趣而不呆板的视觉体验;“统一”体现在平面构成中无论是各构成要素的形态体现还是传达出的视觉感受,都既存在自身独特属性,又具有互通性和一致性。变化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统一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
2.对称与均衡,“对称”,形态的呈现方式和色彩所表现的冷暖感受有比例的得当安排,给人以安定庄重之感;“均衡”在平面构成中没有固定组织原则,在形式上自然合理结构上掌握重心即可,具有静止的形式美感。
3.节奏与韵律,“节奏”在平面构成中是指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而韵律在平面构成中有规则变化过色彩之间有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旋律感,韵律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比双方的重复。
4.对比与调和其加强调的是重复中的变化,节奏与韵律强调的是重复中的相同,所以“对比”可以是形态、色彩、远近、疏密等多角度方位的比较,给人鲜明强烈的感触但仍具有统一感;“调和”更注重内在要素之间的秩序性,对各个元素变化中统一,为画面营造和谐的感觉;
(三)点、线、面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1.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点、线、面作为平面构成中的基本造型元素,其自身的组合、排列、布局影响着设计给人的整体感情基调。作为平面构成进行创作的前提基础,对点、线、面的把握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点的分布、线的节奏变化、面的组合,加上黑白、色彩,会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和组合关系,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力量。
2.平面构成是点、线、面的综合体现
“平面构成遵循的创作方法是对复杂、丰富的客观对象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将其还原到元素的程度。”[2]因此可以理解为,平面构成是将复杂事物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编排设计,从而简化传达情感力量的过程。
以上通过解读平面构成的相关含义概念,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要重视对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和把握力度。
三、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以靳埭强先生作品为例)
在上述对点、线、面的性质、分类和价值作用的论述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对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述包括举例、归纳和总结,具体阐述如下:
(一)点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案例
1998年“永字八法一·一颗星,一点光”: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为韩国举办的“国际文字艺术展”而创作,烛光夜晚会的社会议题和“永”字的主题相衬应,体现出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画字我心》绘画作品展”:海报设计中使用朱砂墨点,红色随着水分和纸张向四周渗透开来,有种敲击心灵的感触点的居中放置,内圆外方的构图,体现出对称与均衡的形式美法则。
1999年“誕生”:为祝贺北京一所民办设计艺术馆的开幕,靳埭强先生在豆型石头上描出豆芽,以表达自己的惊喜之情,石头与豆芽的采用体现对比与调和的形式美法则。
以上不同点的意象的运用,为设计作品的整体基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直观简洁地传达出作品所要展现的情感和力量,以吸引欣赏者进行审美活动。
(二)线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案例
1983年“一画会会展海报”:用直线方格几何形和毛笔墨线“一”组成“画”字,以对比的笔画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运用了平衡法则达到了一种平衡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安定平和的视觉感受。
1999年“九九归一·澳门回归”:画面中两个“9”字套在一起隐喻出“回”字,用了饱蘸墨液的毛笔的流动走势表现出优美的轨迹,由黑到灰的浓淡度变化富有节奏韵律感的形式美法则。
“互动”此作品提取了中国的传统元素——毛笔的笔触,加上日式的构图,巧妙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主题,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对话。
直线、曲线等各种线的运用,为设计作品整体基调起到节奏韵律的灵活和动态之感。简洁明了地传达出作品所展现的形态感受和作者所传达出的情感和力量。
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案例
2003年“墨与椅”:靳埭强与刘小康艺术设计展·大阪DDD艺廊。以宣纸、水墨组成一椅套,与喜用椅为创作题材的刘小康做对话交流,椅子的各个面的处理组合呈现出强烈空间感和立体感。
2000年“长寿——捷克大师八十生辰纪念”:靳埭强先生见到捷克设计大师作品中有一个图形与中国传统图形相似,于是便找来一个风格相似的“寿”字的一部分画面取景用以拼凑叠合,以传达出祝福、长寿之意。
由此可见,各种面的结合布局运用,能为设计作品整体基调起到加强立体空间感的作用,能够简洁明了地传达出作者所展现的思想感情。
四、结语
本文旨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论述点、线、面的涵义、内容、特性、错觉感等相关知识框架的整合,借助各种构成设计的相关案例对其点、线、面的具体表现及落实进行相应地分析与研究,进而凸显出点、线、面作为基本形态元素所具有的价值意义,最终呼吁广大设计者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对基本形态元素点、线、面的侧重及体会。不足之处在于对平面构成中如何体现点、线、面的分布关系解释的不是很到位,接下来会重点研究此方面问题,多对实例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对其进行探讨。
注释:
[1]几何学概念中对点的解释说明。
[2]张梦,肖艳.平面构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大版,2006.
[2]李砚祖.平面的意蕴·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靳埭强.跨越中西——靳埭强与格吕特纳的海报对话[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观点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观点 » 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