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净一一位大宋的草根元帅
【摘 要】元代至正十一年铭文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上见有“胡净一元帅”字样,其应为五显神的从神。关于胡元帅的生平事迹存在多个版本,本文认为其原型应来自于浙江地区的胡则信仰,而象耳瓶可能是在明初通过五显神或胡靖一的信众流传至北京。
【关键词】元青花 云龙纹象耳瓶 胡靖一 胡则
原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一对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珍品,在其瓶颈外壁各写有铭文:“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或作吉日舍)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见图1、图2)以往学者对这段铭文多有考释,以黄清华、黄薇两位先生的观点最为深刻[1]:星源祖殿当为宋元时期供奉五显神的婺源灵顺庙,胡净(靖)一元帅当为五显神之从神。据《弘治徽州府志》可知,胡靖一俗名胡德胜,为检察将军胡发之子,二人生前奉侍于灵顺庙,多有灵异,死后庙食于此。
然则《弘治徽州府志》之述仅为一家之言,不敢偏信。查之史册,对于胡靖一的记述至少存有三种版本。
其一,胡靖一为婺源人,名胡德胜,其父为胡检察发,生前为灵顺庙之庙祝,死后被封为忠靖灵应护国胡总管(以下简称徽版)。另《乾隆绩溪县志》中“总管祠”条所记与之无异,不再赘述。
胡检察。讳发,世居城北种德坊福泉井畔,颖悟过人,入庙事神,远游募化,灵迹昭著,殁随庙食,张天师封为检察将军。又忠靖胡提点,名德胜,乃检察之子,生而神异,长有慧性,有术者相之曰,生不封侯,死当庙食。尝昼寝,觉则汗流浃背,所穿履尽弊,且言某处风浪覆舟,某处城池失火,后累验之果然。及卒,御灾捍患,有祷辄应,四方之人奔走祠下,惟恐或后。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赐号忠靖灵远大师胡提点,赐七星剑。元至正间镇南王奏封忠靖灵应护国胡总管,其剑犹在。
——《弘治徽州府志》·彭泽、汪舜民[2]
忠靖祖庙。在种德坊福泉井畔,胡侯世居曰:祖庙。万历壬寅遭毁,里人户部郎中王廷举撰文募建,国朝顺治丙戌赵良柏遵侯梦输地众募创后寝,祀侯父检察将军发。行祠一在灵顺庙左,一在七都旃坑,一在二十五都东坞口,一在下槎,一在高安。
——《康熙婺源县志》·蒋灿纂[3]
胡德胜。世居种德坊福泉井畔,父发,颖悟过人,灵迹昭著,张天师封为检察将军。胜生而神异,长有慧性,有术者相之曰:“生不封侯,死当庙食”。常书寝觉,则汗流浃背,所穿履尽敝,且曰某处风浪覆舟、某处城池失火,后累验之,果然。及卒,御灾捍患,有祷辄应,四方之人奔走祠下者甚众,天师张与才赐号忠靖灵远大帅胡提点,赐七星剑,元至正间镇南王奏封忠靖护国灵应候,其剑犹存,建庙崇祀,今晋封王。
——《道光婺源县志》·黄应昀、朱元理[4]
其二,胡靖一姓胡名靖一,为婺源人,生前任鄱阳税务总管(以下简称鄱版);
总管庙。神姓胡名靖一,安徽婺源人,宋时建,永平关税务巷内,咸丰三年毁于兵。
——《同治鄱阳县志》·陈志陪等[5]
总管庙。在解放街税务巷内,宋时建,祀胡靖一。胡靖一为婺源人,任鄱阳税务总管,上司督征催缴,胡靖一迫于严令,倾家财上缴,后投水死,遗书以尸谏,百姓感戴立庙以祀。清咸丰三年(1853年)毁,后重建又毁,庙址辟为居民宅基。
——《鄱阳县志》·鄱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6]
其三,胡靖一为辽阳人,名胡连,字玉璋,生前任浙江某地都总管(以下简称严版)。此外,明代单本《蕉帕记》的故事人物中有胡招讨胡章,其子名胡连,其女为若妹,若妹原为狐仙,被贬下凡,这里的胡章、胡连应当借鉴于此。
周宣灵王庙。在三元坊,明嘉靖间修,俞稷为祀。康熙间整更,置民屋三进,创偏殿于庙左……又,庙中配祀胡靖一总管者,讳连,字玉璋,辽阳人,生至元三年五月初九日辰時,以生平存心忠直,秉性耿介,随征至浙,剿贼有功,因封都总管之职,迄今护国佑民、有求必应,威灵最著。
——《光绪严州府志》·吴世荣[7]
上述方志材料中,徽版无疑为最早的版本,且叙事最为详尽,可以视作胡靖一崇拜的发端。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信仰本体的流布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外延而发生畸变。我们看到,婺源地区作为胡靖一信仰的发源地,历经明清,完整地继承了神迹的原始版本,并且通过修筑忠靖祖庙等行为来强化这种记忆。但是,当这种缺少祭司体系的民间杂祀通过信众自发地外传,其原旨不可避免地遗失或隐去。比如清代徽州地区在节庆时酬神、祝圣、迎神活动中也祭拜胡元帅[8],但已经徒俱名号,源流早已无人知晓。因此,作为婺源地区地方神的胡靖一在传播过程中被迅速本地化,演绎成传播地的地方神,并被编造出相应的生平事迹,上文鄱阳、严州两地的胡靖一传说应当就是异化与本地化的胡靖一信仰。这样的推论可以从神名称谓的先后变化而获知。元制,路设总管,《黄宗羲集·答郑禹梅修家谱》有言:“问元官制有扬州知府、杭州知府名否?答以元官制诸路设总管府,达鲁花赤之下为总管。扬州、杭州皆上路,则有总管而无知府。今绍兴、杭州多有总管庙,皆昔郡守者之生祠也。若于二府称知府,则是后人妄加。”[9]按徽版,胡德胜先被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赐号忠靖灵远大师胡提点,这大致在元成、武宗期间,后至正间镇南王奏封为忠靖灵应护国胡总管。婺源地区的信众习惯以忠靖代讳,并进一步简化成靖(净)一元帅、胡总管。而严版、鄱版皆将元末册封的神衔尊号误认为实际的官职,并附会成本地官吏——“昔守郡者”,俨然已被当成本地之土神。
黄清华、黄薇两位先生指出了胡靖一与五显神的关系,即为其从神,且“明嘉靖以后,胡靖一再由灵顺庙的从神演化为独立的神灵”[10]。元人秦子晋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11]中五圣始末条目记有“都打供胡靖一总管”,同样的内容亦见于明初罗懋登的《搜神记》。另外,明代程敏政的《祈神奏格》中亦载:“通天府五显灵官大帝、华光藏菩萨妙吉祥如来,座下胡靖一总管、打供高、黄王、三太保,仰望众圣齐赴香筵,悉仗真香,受沾供养。”[12]以上文献说明胡靖一作为五显神的从神是可以明确的。
但是,胡靖一传说源自婺源灵顺庙,其叙事口吻明显构建于五显神的信仰体系——因事五显神而享庙食。相似的叙事结构见于同为五显从神的翊应侯周雄,在《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所载的五显从神里,周雄与胡靖一的关系最为密切,元杂剧《西游记》中就有这样的段落:“宣灵王将火部驱,胡总管将火律掌,火鸦鸣振惊天上,火瓢倾卒律律四远光茫。”[13]除此以外,在《光绪严州府志》中记载的周宣灵王庙中亦将胡靖一总管作为配祀,其密切关系可见一斑。根据朱海滨先生的研究[14],关于周雄的宋元碑刻共有三个版本,最早为南宋嘉熙四年(1244年)临安府新城县知县汪绩所撰之《翊应将军庙记》,次为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临安府昌化县桂锡孙为周雄之子周宗胜所撰的墓志铭,再次为元代建德路总管方回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所作的《辅德庙记》。前两则碑文仅记述周雄的种种灵异、有求必应,而后者却新添造了周雄敬奉五显的事迹:“以嘉定四年辛未四月朝徽州婺源县五显王卒,年二十四。”[15]即周雄是死于朝拜婺源五显祖殿的路上。在之后明清的周雄传说中,周雄的事迹却以孝子、水神传说为主。反观胡靖一信仰在脱离婺源地区后也迅速被抹去了五显神的印记。由上我们可以推测,大抵在元代,为了扩大影响、招徕香客,供奉五显神的婺源灵顺庙可能吸收了附近地区流行乡里的各路神仙作为五显的从神,并对这些地方神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附和五显的加工与改编。另一方面,随着元代五显信仰广受尊崇,各地杂祀之土神可能也会被信众自发增添了关于五显神的内涵。所以,胡德胜父子的生平事迹很可能是在这一环境下产生并流传开来的。同时,我们从“德胜”这一神名中亦可瞥见编造的痕迹,据清乾隆《上饶县志》载:“(李将军)神讳德胜,字元明,河南人,唐德宗朝由进士出守信,以贞元六年与刘宗伯太真同祷,而后先立化,遂建庙祀之,宋宣和间,神助讨方腊,赐鹰武庙额,绍兴初,守令乞灵讨永丰贼,奏封助灵将军。”[16]我们看到,同样不见经传的李将军也被信众赋予了“德胜”一名,这很可能是根据其助讨方腊的“武功”而得。但是,徽版的胡德胜事迹却在逻辑上前后颠倒:即后封提点、总管而先名德胜,生平却并无武功。按照前文我们推测上饶李将军神名的模式,“胡德胜”一名很可能也是先有赐封,后据此编造其生平。
诚然,上文对于胡德胜生平的考辩只是一种推测,不过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徽版的产生应当还是基于某一信仰原型而来。笔者认为,这一原型很可能来自从南宋开始盛行于衢、婺等地的胡则崇拜。胡则(963—1039年),字子正,北宋婺州永康人,曾知信、杭、池等州,后任兵部侍郎,《宋史》有传。北宋时期,已有祠庙对其祀奉。宣和年间,朝廷赐封“方岩山神”为“佑顺侯”。及至南宋,胡则神开始在衢、婺民众中广为流行,传说中胡则神的功绩主要表现在“奏免衢、婺身丁钱”与“阴助王师殓巨寇”上。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朝廷授永康方岩胡公庙“赫灵”匾额。到了元代,胡则信仰已经达到“两浙之境,庙貌相望,家祝户祠,罔闻遐迩”[17]。直至近世,“胡公大帝”在浙西等地依然香火不绝。有关胡则神的研究,朱海滨、陆敏珍等学者曾做过深入的研究,在此不多赘述。我们推测胡靖一的原型来自胡则神主要根据两点:首先,胡则神出现较早,徽州与衢、婺相邻,理应会受到影响。而胡则神在传播中也出现了生平模糊的问题,甚至宣和间册封时“仓卒不审,止用方岩神奏而逸其名氏”[18],以至于到了南宋间“阖邑之士,状于有司……力请正名”[19]。官方尚且如此,可想胡则信仰在南宋时期如若传播到徽州,在民间很有可能供奉的只是一个生平较为模糊的胡公神。其次,根据朱海滨先生的研究[20],胡则神在邻郡传播中确实存在改编现象。如温州传说中伪造了胡则免除苛捐杂税的事迹;杭州传说中的胡则变成了免除潮灾的潮神;在海宁地区甚至改称为胡暹,字进思,以唐朝将军附会,奉为海神。根据以上两点,我们有理由推测,胡德胜、胡靖一这一神祇很可能是由元代徽州地区五显神的庙祝或信众改编自宋代流传至此的胡则神。
最后,回到象耳瓶本身。对于它的出处源流,较为公认的是其原为北京东城智化寺的供器。1929年,由华侨吴赉熙从智化寺老僧购得,后被英国人大维德买走。然而这对元代婺源灵顺庙的供器为何会完好地安置在远隔千里的北京智化寺则少有人探讨。近年,巴土嘎·刘等在《北京智化寺和至正瓶的秘密》一文中十分详细地描述了青花象耳瓶的流传[21],认为清代康熙年间,因“圣人教”案,迁“江南庙宇”中如来本尊佛像及象耳瓶等供器至智化寺,由此而来。但是,该文难谈严谨,有待考证。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五显神或者胡靖一神信仰在北京地区的传播情况入手。晚清小说家李庆辰在其《醉茶志怪》中提到“京师都总管庙,其神为狐族之长……越日薄暮,一叟款关来谒,自言胡姓……”[22]这则材料中的都总管庙之神既为胡姓,并因而与北方流行的狐仙信仰纠结在一起,此胡总管很可能就是地方化了的胡靖一神。因此,明清时期的北京应当存在着对胡靖一的供奉,这可能是通过往来于北京的徽商进行传播的。北京智化寺建于明初,青花象耳瓶生产于元末,笔者更倾向于这对青花象耳瓶是在明初经由五显神或者胡靖一神的信众奉献于此,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时期几经其他寺庙辗转的可能。
注释:
[1][10]黄清华,黄薇.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瓶考[J].文物,2010(4):64-76.
[2](明)彭泽,汪舜民.弘治徽州府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7.
[3](清)蒋灿纂修,康熙婺源县志·卷五[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
[4](清)黄应昀,朱元理.道光婺源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1985.
[5](清)陈志培等修,王廷鉴等纂.同治鄱阳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1989.
[6]鄱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鄱阳县志(下)[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01.
[7](清)吴士进,吴世荣.严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883.
[8]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
[9]陈乃乾.黄梨洲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元)秦子晋,王秋桂,李丰徘.新编连相搜神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2](明)程敏政.祈神奏格(抄本)[M].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
[13](元)杨景贤,王季烈.西游记杂剧.
[14]朱海滨.江南周宣灵王信仰的发生及其演变[J].史林,2008(2).
[15](明)王象晋.新城县志[M]卷四.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9.
[16](清)连柱等纂修.乾隆上饶县志·卷十二[M].中国方志丛书,1989.
[17](明)王祎.祭胡侍郎文[A].王忠文公集·卷19[M].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北:商务印书,1982.
[18]徐松.宋会要辑稿·礼[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9]胡廷直.赫靈庙记[A].(清)三韩张荩修.康熙金华府志(宣统元年石印本)[M].卷28,艺文.
[20]朱海滨.民间信仰的地域性——以浙江胡则神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09(4):140-146.
[21]巴土嘎,丁烽.北京智化寺和至正瓶的秘密[J].检察风云,2009(20):76-79.
[22]李庆辰,高洪钧,王淑艳.醉茶志怪[四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赵里萌,男,蒙古族,生于1991年3月12日,吉林白城人,吉林大学考古系2016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彭善国教授,主攻陶瓷考古及宋辽金元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