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瘦硬雅健 宁静致远

吴悦许世英(1873-1964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原字俊人,后改字静仁,晚年自号双溪老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光绪丁酉年(1897年)拔贡。他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宦海沉浮六十余年。晚清时代,他历任刑部浙江司副主稿、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布政使等职;北洋军阀时代,曾任大理

吴悦

许世英(1873-1964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原字俊人,后改字静仁,晚年自号双溪老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光绪丁酉年(1897年)拔贡。他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宦海沉浮六十余年。晚清时代,他历任刑部浙江司副主稿、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布政使等职;北洋军阀时代,曾任大理院长、司法总长、奉天民政长、福建巡按使、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安徽省长、内阁总理等;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全国财政委员会主席、驻日大使、全国赈灾委员会委员长、蒙藏事务委员会委员长等。1950年,在香港被蒋介石挟持至台湾,而他的子女大多回到了国内。1964年,许世英在台北病逝,享年92岁。

虽然许世英服务于袁世凯和段祺瑞的那段历史至今仍颇具争议,但观其一生,仍不失为一位爱国为民、勤政廉洁、奉公守法的政治人物。

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其复辟帝制,接受了卖国的“二十一条”,许世英支持各地人民拒绝签约的主张,将福建人民的意见转达给北洋政府。在担任安徽省省长期间,他支持进步力量同军阀进行了反议会贿选、废督裁军等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24年,他力劝段祺瑞联合孙中山先生反对直系军阀,并主动请缨至广州迎接孙中山北上。抗日战争前夕,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承担了国民政府驻日大使的重任,虽以失败告终,但他在对日外交中据理力争,展现了民族气节。被挟往台湾以前,他与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也多有联系,是我党的统战对象。

在繁忙的政事之余,许世英还勤于笔耕,在各任之上都曾留下笔记,如《改良司法及监狱制度计划书》《治奉政纪》《治闽公牍》《闽海巡记》《江河水灾勘察记》《始游黄山日记》《雪楼纪事》《蒙藏工作概况》等。

孙中山曾评价许世英:“北方来人,未有如俊人能彻明予主义者。”“俊人与予研究主义、学说、方略,处处有远大思想,咀嚼精华,绝不是猪八戒吃人参果。”并亲切地戏称其为“通阴阳、知未来之六耳猕猴”。国民党某要人也曾评价,“静老是比国民党员更要忠实于国民党的人”。

许世英晚年曾说:“我五十年从政,从不曾取过公家一分一毫非分的钱财,这是我心里一直觉得安宁的。”为官几十年,他一直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1916年,他在福建巡按使任上辞职时,曾将其任内应得的规费16万余两白银,捐赠给福州开辟马路。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在香港迫于生计,甚至一度卖字为生。

历来研究许世英者,往往更多地着眼于他传奇的政治经历,实际上,许世英在书法方面亦有颇深的造诣。黄伯度在其《传略》中称他的书法“宗右军,临池数十年,工力深厚,晚笔尤瘦硬通神,得者珍逾球璧”。

下面介绍一幅安庆市博物馆收藏的许世英行楷书法作品,希望能帮助读者对许世英其人其书有更深的了解,也希望这幅书法作品所折射的历史事件能给相关研究者提供研究资料。

许世英行楷条幅,纵64.7厘米,横31.6厘米。正文曰:“天生英杰召戎机,霸业恢张世所希。南服已终东渐起,岿然立马驻斜晖。润身润屋著箴规,寝处难忘见母仪。倘使帝王能广德,同盟协约或无訾。”落款为:“庚戌俄京瞻彼得大帝像,海牙瞻女皇寝室。允文仁弟两正,世愚丈双溪许世英。”落款之后钤“双溪”朱文印及“许世英印”白文印,右上角钤“宁静致远”朱文起首印(图1)。

这幅作品是许世英为其姻亲所写,作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该年3月,美国邀请各国司法首长赴华盛顿参加万国司法制度及改良监狱会议,清政府任命徐谦为正代表、许世英为副代表赴美参加会议,会后考察了美国、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士、奥地利等十几个欧美国家的司法制度。

许世英到俄国考察时,正值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之后,国内政治动荡,经济窘迫,革命运动日益高涨,进一步削弱了君主专制制度,沙皇的专制统治已走到了穷途末路。因此,在圣彼得堡的标志性建筑——著名的彼得大帝骑马铜像前,许世英以“岿然立马驻斜晖”的诗句感叹其创造的俄罗斯帝国霸业已如落日余晖,辉煌不再。

这首诗下阕中提到的女王是荷兰女王威赫明娜,全名为威赫明娜·海伦娜·葆琳·玛丽,是荷兰王国的第一位女王,1898年登基,1948年让位给女儿朱丽安娜,统治荷兰长达50年,也是荷兰王国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

威赫明娜女王是深受荷兰民众爱戴的一位明君,虽然荷兰宪法赋予国王比欧洲其他立宪君主更大的权力,但她尊重君主立宪制,勤政爱民,爱好和平,从不滥用权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顶住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努力维持了荷兰的中立地位,使荷兰免于战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了荷兰,她率领王室和内阁在伦敦成立了流亡政府,在整个二战期间,她坚持通过无线电发表演讲,号召国人拿起武器,与德国法西斯进行斗争。荷兰民众亲切地称她为“国民之母”及“抵抗之母”。

威赫明娜女王的日常生活异常节俭,在当时海牙的街道上,人们经常能见到她穿着廉价的衣服骑着自行车独行,也时常能见到她坐在王宫的窗口缝纫,即使是在国家大典这样的重要场合,她也时常穿着简单的旧衣服。这在欧洲君主中是绝无仅有的。

清朝末年,威赫明娜女王还曾对中国人民施以慈善援助,1904年,她派遣两位护士来厦门,在厦门救世医院旁开设女医馆,还提供资金用于培训护士,为感激荷兰女王的义举,救世医院的女医院改名为“威赫明娜女医院”。

据许世英晚年在回忆录中记载,他到荷兰时,曾蒙威赫明娜女王接见,并参观了位于海牙的女王寝宫。许世英看到寝宫中镌刻着女王的座右铭:“一个富有的人,可以把他的房屋装饰得很华丽;一个有德的人,则可以把他的生命装饰得很美丽。”这句话和儒家哲学所宣扬的“富润屋、德润身”的观念相吻合,让首次出国考察的许世英惊喜地在陌生的异域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不禁对这位贤明的外邦女王心生敬意,当天回到驿馆后,即作了七绝一首,也就是这幅书法作品中七律的下阕。1961年,许世英在台湾刊印了《双溪诗存》,这首七绝也收录于其中,诗题为:“荷兰女王寝室上之两端书‘富润屋德润身六字”。

这首七律的上阕应该也是其出访俄罗斯时创作,但许世英却并未在其回忆录中提及,《双溪诗存》中也没有收录这首讴赞彼得大帝霸业的诗作,是由于年代久远,许世英赴台湾后将这首诗作遗失了?还是由于他晚年性情更加平和、冲淡、简静,对于彼得大帝和威赫明娜女王这两位性格和经历都迥然不同的君主,在个人情感上更加偏向于后者,因而故意没有收录上阕呢?现在已不得而知了。

在这首诗中,许世英把当时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矛盾冲突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帝王的不能“广德”,虽然表现了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和认知局限,但与清朝末年绝大多数保守无知、昏愦自大的官僚士大夫相比,他在当时就能够对两位欧洲君主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并能够对世界局势有所关注与思考,表明了他积极开放、善于吸纳新事物的思想。

在这幅书法作品中,许世英为了表达对两位帝王的崇敬之情,通篇采用了端庄工稳的行楷书,字体端正纤瘦,法度谨严,多取纵势,虽以淡墨写成,但点画平直有力,使转间圭角分明,因此,不但没有淡墨书法容易流于软弱无神的弊病,反而愈发显得瘦硬俊朗、雅健绝伦。书中各字之间虽独立不相连属,但行文流畅、笔断意连,而那方“宁静致远”长方形起首印,又给了整幅作品以画龙点睛的效果,愈发让人感到一股疏秀淡逸之气扑面而来。

安庆市博物馆另藏有一幅许世英草书轴(图2),写的是曾国藩的格言:“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施诸己而不欲,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道也。一日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祥。”署款:“允文世兄属,曾文正格言。庚辰六月许世英书于快雪堂。”钤“许世英印”白文印。曾国藩的此条格言是许世英晚年较爱书写的内容,他到台湾以后,也曾手书这一格言悬挂在卧室内。

这幅作品亦为许世英为其姻亲“允文”所写,书于1940年。观此草书,笔意端正沉着,张弛有度,瘦硬刚劲的笔力于流转自如间贯于全篇。如果说庚戌年作品行笔仍略显拘谨的话,这幅草书则更加浑厚老辣,已达“刚则铁画,媚若银钩”的境界,为许世英晚年之佳作。

许世英在晚清至民国的动荡年代能纵横政坛,官居高位而不倒,且寿享92年,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曾手书对联一幅:“外柔内刚立身大本,体动心静益寿良方。”这正是他性格的写照,也是他传奇人生之原因所在。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瘦硬雅健 宁静致远

吴悦许世英(1873-1964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原字俊人,后改字静仁,晚年自号双溪老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光绪丁酉年(1897年)拔贡。他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宦海沉浮六十余年。晚清时代,他历任刑部浙江司副主稿、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布政使等职;北洋军阀时代,曾任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