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杰
1975年4月和1976年2月,在成都望江公园附近的锦江靠岸处和市郊永丰公社的农田中,先后出土了两大批大顺通宝,每批重十几公斤,一时引起轰动,成为学界研究张献忠大西政权货币的宝贵资料。而本次江口沉船遗址发掘,又陆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大顺通宝。这也使得张献忠大西政权的货币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冬,张献忠在四川成都即皇帝位,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为了稳定市场、安定社会秩序,大西政权迅速废除了明朝的劣币和钱钞,设立铸钱局,用王府、官绅家中收缴的古董玩器中的铜器和寺院中的铜像熔化之后铸成大顺通宝铜钱。大顺通宝质量颇高,光润精致,以至于被当时妇女用来作为装饰品。如今,这种钱币传世实物比较多见。以下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收藏和整理,将张献忠大西政权及其余脉的铸币简单进行梳理。让读者们对明末张献忠义军的钱币有一明确的认识和了解。
大顺通宝
大顺通宝以面文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平底通,有光背、背下工和背下户三种;第二类折底通,目前发现有背下工一种,存世量不少。
大顺通宝平底通类 铸造精良,钱体规整,与川版崇祯制钱在工艺和钱文书写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反而是与湖广版隶楷双点通崇祯通宝很接近,无论是通宝二字的搭配法,还是背面穿郭地章的形制,都很接近,所以平底通类大顺通宝应当是由被张献忠从湖广带到四川的铸钱工匠所铸。
湖广隶楷双点通崇祯通宝直径较小,而平底通类大顺通宝直径都明显较大,且通宝二字虽然搭配法吻合,但是写法有着较大不同,所以此种大顺通宝一定是重新做祖钱,然后分别铸造了光背钱、下工钱和下户钱。
大顺通宝折底通版背下工 多出土于云南,一些泉友称之为云版大顺。张献忠在位期间,大西政权并没有对云南进行有效的统治。只是到了永历元年的1647年(张献忠早在大順四年就已经牺牲),大西军才进入云南。故而,此钱最大可能是大西军势力进入云南之后继续铸造了大顺通宝钱,而且是重新制作新的祖钱,才出现了此种风格的大顺钱。
兴朝通宝和永历通宝
虽然张献忠在与清军的遭遇战中猝不及防,牺牲于阵前,但是大西军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孙可望和李定国能力威望出众,不至于因张献忠骤死而无所适从,因此大西军后来一直在西南地区持续存在,成为联明抗清的主力部队。
此时,大西军铸造了兴朝通宝。兴朝通宝直接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工艺和风格,并且有了更多新的变化。兴朝通宝有背下工、五厘、壹分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版别丰富,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全部列举。
1652年,走投无路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接受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联合抗清建议,在贵州安隆所投靠了农民军。这时,由孙可望、李定国已据有云南全境。这年,李定国发动反攻,使驻守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战败自杀;随后又在衡州杀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永历通宝可视为是大西军铸币的后续之作,是大西军与明永历皇帝联合抗清,奉永历正朔以后,开始铸造的钱币。其后永历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还补铸了崇祯、弘光、隆武三种年号钱。也是由大顺折底通系列而来。
因为永历朝一开始控制范围较广,并且曾经军事上进展顺利,永历通宝也有很多品种是继承明朝前任皇帝在位时期的铸币工艺和风格,也有永历年间各地各军镇首创的铸币风格,还有由郑氏集团鼓铸的永历通宝,此处不过多讨论。
大西铸币余脉
孙、李内讧之后,孙可望叛明投清,其后永历朝廷情势日绌,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永历十三年,永历帝被迫离开昆明,后与李定国失散,退入缅甸,最终被吴三桂等逼死,李定国也病故,西南地区抗清事业遭受了极大的挫折。大西军在此前有的降清,有的溃散,但是大西军的铸币工艺一直被传承到了吴三桂举义之后,直到吴世璠殉国为止才终结(部分康熙钱亦受大西军铸币影响)。
同永历通宝一样,吴三桂的利用通宝、昭武通宝和洪化通宝,除了部分铸币继承和延续了大西军的铸币工艺和风格以外,很多品种还继承了其他的钱币体系,也有一些品种是吴周政权自己的特有风格。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