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不为一己而收只为天下而藏收藏家陈安辉先生藏品赏析 文 律海明
律海明
在众多的收藏家中,福建厦门的陈安辉先生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一位。说他普通,是因为从他敦厚的外表、质朴的衣着,很难将他和有着多年的收藏经历、丰富藏品的收藏家联系在一起;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有着一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心以及他对收藏的那份执著。论生活,作为企业家的陈安辉先生有着富足的生活,完全可以尽享生活,但他没有选择安逸,而是“自讨苦吃”。有时为了求证一件瓷器的真赝,不辞劳苦地奔波于各地。当被问到为何时,陈先生只是憨憨地一笑说:“为了心中的那份执著。”
在陈安辉先生的藏品中,瓷器占了绝大部分。从唐宋到民国,从官窑到民窑,从单色釉到色釉,从釉上彩到釉下彩,可谓门类众多。陈先生的理由是,瓷器是中国五大发明之一,凝集着我们祖先太多的情感,我们无法割舍这个情缘。
诚然,我们的祖先,以天赐的瓷土、先进的制瓷技术和精湛的工艺,经烈火的洗礼,塑造成精美绝伦的陶瓷制品,用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的产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瓷器经过两千余年连续不断的发展,不仅在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陶瓷文化。这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而且也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陶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即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方面受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推动古代民族文化向前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各民族、各地区的风尚习俗、审美趣味、欣赏习惯和色彩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古代,对于各类陶瓷制品的生产技术与工艺的进步,都有着某种程度的影响和反映,并在当时的商品生产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它在装饰风格、装饰纹样、器物造型乃至款式等方面,都以其独特的方式集中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元素,沉积着浓郁的东方色彩,向世界展示着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在对外物质文化交往中所表现出的泱泱大国的风度。因此,可以说我国灿烂的传统陶瓷文化是传统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而陶瓷文化的直接表现,便在于它的装饰风格和装饰纹样。它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射。所以瓷器的装饰风格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风尚、社会背景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由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由于时代风尚的差异,由于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反映在瓷器的装饰风格上,使之带有一定的、甚至是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使各朝瓷器的装饰风格不尽相同。
我们纵观历史,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是“穷天下之力”“尽天下之财”而完成的浩大恢弘的古代工程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当那些曾经在太平洋上劈波踏浪、耀武扬威的古代舰队消逝得无影无踪的时候,可这些微不足道的、又极易破碎的瓷器,却依然如故地闪烁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光辉。这也正是其吸引着众多像陈安辉先生这样的痴迷人的原因。前些天,由于友人的介绍,有幸认识了这位名满厦门的陈先生,同时也得以见识其藏品。由于时间的关系,虽只观其一毛,但其中成化五彩“天”字罐、康熙款珐琅彩敞口花卉“寿”字碗、雍正款绿地粉彩石榴盘等几件宝物却也爱不释手。现道出与同好分享:
第一件:成化五彩“天”字罐
此器通高11.4厘米,口径6.3厘米,底足8厘米,胎体轻薄,子母口,有盖,短颈,溜肩,腹部以下渐收,矮圈足,底部中央有青花字款“天”字,足底有微微的火石红(见图1)。器物遍身施白釉,釉色玉质感。纹饰有五层:盖顶一幅松竹梅图,在怪石上,粗壮遒劲苍老的树干,弯曲婆娑的树枝,却是枝叶繁茂,充满绿色生机,树下鲜花盛开;盖沿一周笔法随意的植物纹;溜肩处和胫部为俯、仰相对的蕉叶纹,相互呼应;中间为主题纹饰,五彩的松竹梅图,也同样是怪石之上,旷野之中,道劲的松、碧翠繁茂的竹、盛开的梅花。各层纹饰之间都用蓝色青花弦纹间隔,既整齐又灵活,使整个器身的画面充满灵动之气。色彩丰富,含红、黄、绿、褐、蓝、紫等色。纹饰线条纤细柔和,色彩对比强烈,画意飘逸潇洒,此件器所施的蓝彩则被釉下青花代替,像这种以青花作为五彩中的一种色彩,又称为青花五彩。此器虽线条苍劲有力,但因为用的是平涂法,花无阴阳,叶无反侧,所以画面透视感很差,图案大色块涂抹严重。这是此时期工艺的特点,也恰是我们鉴赏的基点。
成化朝的瓷器,不仅因斗彩的空前绝后之作而负盛名,其五彩也是极为罕见的,此时期的五彩呈色淡雅,用色以红、绿、黄及姹紫为主,同时开始使用孔雀绿彩,纹饰的线条都很柔和,施于温润如玉的白釉器上,显得格外雅致。虽用平涂法,但画面并不显得单调、宁静,而显得活泼热烈。成化朝的“天”字罐因其“天”字而得名,因其为品质上乘的官窑制品而盛名。斗彩“天”字罐已为罕见,而五彩“天”字罐则更为难得。此器物胎薄体轻,微透光,釉质莹润,彩色鲜艳,画面热烈灵动,线条勾勒准确,填彩精细,应属成化时期官窑的五彩制品中的精品之作。
第二件:康熙款珐琅彩敞口花卉“寿”字碗
此器通高8厘米,口径15厘米,底足径6.4厘米。敞口,弧腹,圈足微撇,底施白釉,底足中央青花双线方框内有“康熙御制”四字款(见图2),画工严整细腻,字体笔画粗宽,挺拔工整,青花发色纯正。胎质细腻,胎体轻薄,拉坯痕、旋坯痕明显,器外底施蓝釉,器里遍施白釉,匀净润泽。在蓝地之上,绘画纹饰。主题纹饰为二方连续缠枝牡丹纹,枝节繁茂,花朵盛开,黄色的枝蔓结有黄色盛开的花朵,花朵中间红彩点染,硕大的篆体“寿”字,秀雅端庄。在黄色的大花朵之间,粉嫩娇艳的花蕊楚楚诱人,渲染层次分明,生动逼真。绿色、浅黄色花叶、花蕾把整个画面连在一起,井然有序。
珐琅彩,元、明以来所烧制的铜胎珐琅器,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由铜胎逐渐转向瓷胎。康熙珐琅彩瓷是先在景德镇烧制坯胎,后运至北京,再在宫内烧造。其彩色多样,有“红、蓝、紫、白、黑、绿、胭脂”等,也有的在料中添加粉质而使釉色呈现不透明。多种色阶深浅不同的彩料的巧妙结合,使得画面有层次分明的实感,珐琅彩对当时创烧粉彩,尤其在雍正、乾隆两朝极盛一时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开拓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此康熙款珐琅彩敞口花卉“寿”字碗,造型工整大气,工艺讲究,用料、用色严谨而又洒脱。绘画工艺娴熟,在康熙时期,此器物应为精细的官家之作,而且保存十分完整,实属难得!
第三件:雍正款绿地粉彩石榴盘
此器物通高5厘米,口径20.6厘米,底足径12.5厘米。敞口,浅弧腹,矮圈足。器物内外遍施绿釉,底足满施白釉,釉色润泽。底足中央,青花双线方框内书“雍正年制”(见图3)。器物内外用过墙枝法绘画纹饰。纹饰为牡丹石榴,内外壁各绘四个,共八个石榴,石榴结在长满绿叶、又开满鲜花的虬枝上,花开富贵,绿意生机,石榴寓意多子多福,象征美满。其纹饰无论是打图、升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都娴熟到位,效果质感性强,图案明暗清晰,层次分明。
过墙枝是指一种技法,清雍正时期的花卉类纹饰非常丰富,有不少花卉图案喜用“过枝”技法绘画,即所绘的花卉由器物的里部,越过器口延续到外壁上的纹饰,这种技法,雍正以后十分流行,官窑的粉彩器物上也常常见到过枝花卉的画法。这种绘画技法一直延续至清末。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乾隆时期。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粉彩是在烧好的素瓷上用玻璃白打底,用国画技法以彩料绘画纹饰,再用炉火烘烤而成,是一种釉上彩绘品种。雍正时期的粉彩瓷器,无论是造型、胎釉和彩绘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粉彩的最大特点是用“玻璃白”打底,而“五彩”并不使用。“玻璃白”是在含铅玻璃中加入“砷”而形成。“玻璃白”中的氧化硅是形成“玻璃白”的主要成分。氧化铅为熔剂,而氧化砷起乳浊作用。在绘画技法上,粉彩也一改原五彩采用的单线平涂法,而采用“渲染法”,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产生很强的立体效果。此器造型俊秀典雅,比例协调,尽显“曲线美”。画工精美,突出粉彩特点,应为此时期的粉彩代表之作。保存至今,品相十分完整。
面对着陈安辉先生的藏品,我不禁想起那句“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陶瓷收藏界的一句老话以及孙瀛洲老先生也曾说过“成化瓷器胎质细腻纯白,白釉莹润如脂,……造型轻灵秀美,表里精致如一”的话。陈安辉先生的藏品似乎验证了这些说法(见图4、图5)。
当我问起陈先生将如何对待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耗费了他相当财力与经历收藏的这些宝物藏品时,他淡淡地一笑,说出了确实让我感动的一段话:“这些藏品,他们不属于我,而是属于我们民族,我只是它们暂时的保管者。想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瓷器,并使它走向了世界。但是从清以后,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我们衰落了,本来我们是瓷器的发明者,我们的祖先让外人仰视,现在却被别人超过了,这是我们的耻辱。我要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收藏不是为我,而是为了我们大家,我要让我们现代人和我们的后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扬起我们民族的自信。我们正赶上习主席带领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好时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多么质朴的表达,让我们祝福他,更相信我们共同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不为一己而收只为天下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