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翔印象
孟会祥
记得郑逸梅先生说过:我画友多而不能画,书友多而不能书,何其愚笨乃哉?这当然有谦虚的成分,而郑逸梅先生一辈子与文艺界顶尖人士过从甚密,果然不以书画为能事。近年来,我结识了许多书法才俊,而自己却碌碌无为,深以为恨;然而与众多才俊有缘,作为一个爱书法的人,福分甚深。而在书法才俊的朋友中,与顾翔兄结识最早。
晃然一二十年了,因事去漯河,得见顾翔写的颜柳楷书,那时,我才第一次相信,书法并不以年龄大小为高下,也不宜从工夫长短定优劣。得法而勤,日有进境;不得法而勤,劳而无功。少年才俊,果然是有的。顾翔以书法卓越,破格升入当时的漯河艺师,也就是现在的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他的书法专业生涯。三年期满,顾翔留校任教。20世纪90年代初,许昌、漯河、平顶山等几市的十几所中专学校联合办书法比赛,我带襄城师范的学生去了漯河。在漯河艺师参观学生作品,除了习见的柳体之外,还见到了不少颜体行书、褚体楷书的学生书法作品,令人眼睛一亮。问之,皆出于顾翔的教导。顾翔当然是一把好手,他眼光敏锐、活泛而且长远,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想,这与顾翔日后创作的丰收,是有内在联系的。此后,人世沧桑,参商相隔,简讯渐寥,一直到2001年,我重以书法为业,浏览书坛近事,才知顾翔早已获奖累累,为河南省“七十年代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了。前年我代吉欣璋老师,参与书法教材编写,邀顾翔支持。数年不见,顾翔越发玉树临风,于书法篆刻,两擅其美,卓尔不群。而去年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更标志着顾翔成为中原书法新星之一。
蒙顾翔兄以故人加以青目,好几次嘱我写点文字。我也极想借此机会,细读顾翔作品,启我愚蒙。
顾翔今年30岁,而学书已20余年,是一个“年轻的老书法家”了。他五体皆能,兼擅篆刻,尤以篆书、行草书、篆刻驰誉。
顾翔篆书以大篆最佳,也为书坛所熟悉。说到顾翔篆书,不能不提黄宾虹。黄宾虹是一流的学者、书法家和画家,而画名甚炽,书名和学问反为所掩。随着近年书法的发展,黄宾虹的书法日益为人认识和敬重。而篆书,以吴昌硕为代表的石鼓文,以邓石如为代表的小篆,以及整饬的金文、铁线篆之类,皆有较大影响,而书写性的不足,一直为当代篆书创作的缺陷。黄宾虹篆书,并不拘于一鼎一觚之形,删尽描摹俗气,尽得书写意趣。近年来,学黄宾虹篆书者,几成风尚。但学习方法决定学习结果。顾翔虽学黄宾虹,但能转益多师,不拘于黄氏之形,而加入了许多元素。在用笔上,顾翔并不紧裹笔锋,而加强了轻重提按,同时中侧互用,时见飞白;也就是说,他避开了黄宾虹篆书线条的纯净高古,而以现代视角,增加了其丰富性和可读性。在结构上,仍以小篆结体为本,而扩其中宫,增加了结构内部的可塑性。顾翔行草书,当然内蕴二王、颜柳基础,但却以晚明为面目。王铎的篇章,融入张瑞图的用笔特点,相当成熟而有风致。顾翔行草书下笔果断,切笔准确,不露圭角,翻折自如,轻松倜傥,富于感染力。其所作隶书,更是繁复都丽,气息高华。顾翔篆刻多取小玺形制,婉转流丽,新意迭出,观之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给。他并不以苍茫古拙的金石气为务,也不过分追求大块面的对比,而重视本于字形的章法布局,经营位置,不留迹象,字中见笔,笔下见刀,妥帖匀净,沁人心脾。
我认为顾翔书法有两个过人之处。其一,顾翔有过人的形式构造能力。其篆书本身就重视字的造型,有着较强的构成感。他在相对规范的字形中,能够通过结体与笔致的变化,使其耐品读。其行草书不拘大字小字,单字结体稳妥,而整体则轻重参差,穿插合宜。偶作隶书,在汉隶中参简意而融碑法,婀娜多姿,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篆刻重视方寸经营,计白当黑,自不待言。其二,顾翔善于运用块面元素。人们常说书法是线条艺术,但线条中需要有丰富的内涵,才能实现杂多的统一。也就是说,必须在单纯的基调下,务必追求丰富的内在元素,书法才成为书法。顾翔的篆书、行草书、隶书中,均大量采用块面结构,从而产生了特殊的质量感和对比效果。其实,如张瑞图的作品,往往运用块面元素及翻笔效果,从而产生特殊的肌理;至于王铎、傅山行草书中的重笔重墨,则更视为对比效果的典型代表。沈曾植书法的生拙感,往往也是由点画的块面元素实现的。如果说这一追求在顾翔篆书、行草书中还比较潜在,那么,在其隶书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他参以汉简,却并不取其流动飞扬,而是通过线条的中的块面结构,形成了对比效果和质量感。因此,我认为顾翔的这些特点,与其说是手性使然,不如说是他理性的追求。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在展览时代,书法需要一眼望去就有吸引人的亮色,需要相对独特的视觉符号对观赏者形成强烈而频繁的刺激。而顾翔在继承传统、积学不辍的基础上,又敏锐地把握并典型化他自己的语言形式,不能不说是慧心独具,这也是他频频摘金夺银的原因之一。顾翔式的篆书一经面世,现已有好多步伍者了。
当然,顾翔兄还走在路上,日后尤不可限量。只是我眼蒙手拙,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不过,常理揆之,但凡一个人长处所在,也就是短处所伏。顾翔兄心灵手敏,化裁巧妙是其长,而点画则似略欠绵劲、结构似稍乏张力。扣盘扪烛,不知所云,一笑置之可矣。
2007年6月24日日
(作者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