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在不断的探索。2007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项目已经濒危,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而逐渐远离现代生活。很多的非遗项目,不抢救保护下一步就是消失。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抢救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对如何保护非遗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 培训 提升
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进入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17项,其中包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9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的智慧结晶,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推进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项目已经濒危,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而逐渐远离现代生活,更是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很多的非遗项目,不抢救保护下一步就是消失。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抢救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对如何保护非遗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在经过上级领导的支持和专家论证后,筹建非遗馆展出市级的非遗项目,为市级非遗项目做档案建立基因库的思路清晰了起来。2012年6月9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成为首家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博馆,是收藏、展示宣传、保护与研究非遗的专门机构。
在筹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之前,我馆也一直在尝试探索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并取得了一些保护经验。如省级非遗名录项目《绒花制作技艺》,我馆是其保护单位,为了抢救濒危的绒花制作技艺,馆方抢救性的找到并收藏了一批故去老艺人的绒花工艺品,把绒花制作技艺的实物、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实行了建档保存,找到当时的绒花艺人赵树宪,建立工作室,购买原材料及给予生活补助,鼓励其进行绒花制作及创新。为了宣传推广绒花制作技艺,馆方开创了“展演”的模式,把绒花工作室设置在博物馆的展线上,在博物馆的展览平台上推广,鼓励赵树宪创作作品参加交流活动,其作品先后也获得了不少荣誉。
为了传承绒花制作技艺,我馆也想着尝试着开展了“馆员都是传承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和“非遗夏令营”等活动,传承活动的不断开展,使得年轻一代中很多人对绒花制作产生兴趣,在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方面传承效果显著,涌现出一批后继人才,其徒弟已能够独立制作绒花。
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够积累经验也能发现问题。非遗保护是为了非遗更好的发展,我馆在长期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延续的纽带,一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出现断代那么这个非遗项目便面临着灭绝。传承不止,非遗才能生生不息。但是馆内的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却面临着传承人收徒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传承人年龄大创新意识薄弱,生产的产品通常是款式陈旧无新意被现代审美所淘汰,职业前景不明朗。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非遗项目是纯手工制作,学徒时间长,生产所费工时长,并且市场狭窄无法作为一种职业赖以维生,无人愿意学徒。这类非遗项目传承下去所面临的困难是:从业难、收徒难、发展难。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它的传承必须经过传承人的口述,或身体示范,或表演,或利用等方式才能得到实现。为了保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仍在继续;传承人的技艺传承能够进行。我馆承担起传承人的培养培训与提升任务。针对非遗传承中存在的传承人问题,制定了专门的传承人培养计划,《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养培训与提升》主要工作为:
一、非遗项目和非遗技艺的宣传推广
面对很多非遗项目现在已经远离人们生活的现状,我馆定期举办的非遗技艺主题性活动。
1、《非遗进校园》《非遗夏令营》《民俗节庆传承人展演》在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五一、国庆馆内开设专区供传承人现场展演非遗技艺。
2、利用我馆的网站、微博 ,公众账号平台,与用户拉近距离,更加方便,即时、有效地与用户交流互动,同时,发布非遗文化创新产品和研发结果,供用户鉴赏和交流,多角度推动非遗传承的保护工作和创新发展,促进文化衍生产品的销售。通过推广,扩大影响力。
二、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包装
产品研发创新 通过对非遗的进一步研发,洞悉现有的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改进原有产品、创新新品,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艺术性、本真性和独创性,推动非遗传承的保护和发展。
1、包装再创新
针对部分既有的产品和新产品,将设计取向与社会、市场取向有机结合,进行包装再设计、包装配套、包装再利用等再创新研发工作。
通过产品包装再创新,更加清晰地传达文化信息,提高产品艺术价值,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表现产品品质、独特出众,表现市场定位和刺激受众者感官,促进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
2、产学研合作比赛
(1)、比赛主旨:针对非遗产品,每年可定期开展一次非遗新品发布,让共建的高校学生或者专业对口的艺术类专业院校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作用,拉动研发非遗产品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定期开展以非遗产品来命题的产品包装设计类有奖竞赛,旨在把年轻人的活力思维引入非遗技艺的创作中,对于优胜者的作品,可投入市场。
(2)、比赛主题:“感悟文化,传承非遗”、“传承和谐、创新超越”、“非遗创新、大放异彩”“活力非遗” 、“非凡传承”、“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灵活跳跃”、“与非遗完美邂逅”。
(3)、 比赛规划:集中展出大学生文化创意产品,邀请专业评委团近距离领略当代青年对非遗文化的感悟和文化创意思维,评选出优秀的文创产品给予高度认可和奖励,充分诠释“文化+创意”的研发理念,鼓励青年传承文明,积极投入非遗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
三、传承人设计与创新思维的培训与提升
非遗传承人研讨会:以论坛的形式,聚集各地仍在从事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老艺人聚集一处进行交流。要求这些传承人和老艺人均需携带一批作品参加,这些作品在交流会结束后以展览的方式对外展出,并在展览结束后邀请专家对作品评奖并颁发证书及奖品。
邀请业内专家和高校老师定期为非遗传承人进行业务培训和举办讲座,如定期开展非遗传承营销策划培训讲座,课题内容:非遗传承与设计创新双轮驱动,提高非遗产品整合策划和营销意识;高校艺术类学科专业老师培训讲座,课题内容:非遗传承和旅游文化产品的研发创新发展。参观非遗基地,了解传统文化产品研发生产流程。
四、传承人收徒及徒弟的培训
招募徒弟分步骤进行,第一阶段招募的对象为发展业余爱好者,可通过媒体宣传报道、微博等方式招募非遗制作技艺爱好者,为传承人招募徒弟学习非遗技艺。第二阶段为发展有意从事非遗传承者,有意从事非遗传承者主要在业余爱好者中间发展。经过一阶段的培训,业余爱好者已经达到独立操作基本的非遗技艺后,在其中甄选出有意向从事传承非遗技艺的,天分比较高的人举办拜师仪式,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传承人徒弟的要求是能够达到专业从业人员的水平,能够传承技艺。
通过传承人的后继培养,培养出一批年轻的创新意识比较强的从业者。通过定期的行业交流活跃了行业的整体氛围。后期投放市场再按照投放市场的反应探讨出适合这一非遗项目的发展道路。
五、“馆员都是传承人”的培训计划
作为双博馆保护、研究、展示、宣传和传承是我们中心工作,为了抓好非遗的传承环节,也为了日后更有利于非遗博物馆工作的开展,经馆研究决定,在全体馆员中开展“馆员都是传承人”活动,带头向非遗项目传承人学习非遗技艺。
学习形式:采取集中授课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为保证学习任务的落实,单位规定每周三下午为业务学习时间(有重要接待和临时工作安排的除外)。馆员按项目报名,老师安排课程进度,对报名人数较多的项目,集中授课;馆方鼓励每一位馆员积极参加培训,对全年参加培训时间达到一定学时的,年终给予优秀学员一定的奖励。
六、结语
总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延续发展下去,不至于出现非遗项目的断代和灭绝。使得非遗项目传承不止,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程伟(1970—),男,大学本科,文博专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鉴定,现任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事业部主任。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探索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统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培训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