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定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安阳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周冼强【摘要】为了使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长久地保存下去,博物馆必须采取多种技术性预防措施,将文物保存、展示于适宜的环境中。本文就定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保管现状及文物保护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关键词】文物保护措施保存

安阳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

周冼强

【摘 要】为了使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长久地保存下去,博物馆必须采取多种技术性预防措施,将文物保存、展示于适宜的环境中。本文就定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保管现状及文物保护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

【关键词】文物保护措施 保存环境 定安县博物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博物馆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一个公众欣赏优质文化成果的平台,传承文化、弘扬文明、保存历史是它的使命。馆藏文物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保护文物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必须要在文物不受损失、损害的基础上进行。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环境因素是引发博物馆藏品劣化损害的主要原因。不少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老化、腐蚀的状况,归根结底,主要是文物保存环境不当所导致的。随着对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也称为博物馆环境,是指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独立空间的总体,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藏柜(囊、匣、箱、盒)等空间中的物理、化学、生物条件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对文物长久保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各项因素指标超过各类文物最佳储存条件要求,将会导致文物加速老化、变质,出现锈蚀、霉变、虫蛀等现象。文物保存环境关系到文物的長久保存,是文物保护工作中极为关键之处。

基于此,笔者就定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管现状和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定安县博物馆概况

定安县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地处海南省第一大河南渡江流域,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割琼山南境并新附黎峒,置定安县。定安县博物馆建于1985年,是一个县级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7945件,包括瓷器、陶器、石器、石刻及砖瓦、铜器、铁器、玉石宝石器、书画、竹木雕、织绣物、玻璃、金银器、碑帖拓本、雕塑造像、档案文书、度量衡器、古籍图书、皮革、票据、武器、玺印符牌、名人遗物、钱币等各类文物。

定安县博物馆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县宣传文化大楼五楼,办公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有值班室、工作室、办公室、展览厅、库房、监控室各一间。

二、定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管理现状

馆藏文物保存场所应具备适合藏品长久、稳定保存并能延缓其自然损坏、防止人为破坏的环境条件。定安县博物馆根据《馆藏文物安全防范技术标准》,安装了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安防红外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等,对全馆范围内进行24小时无死角监控,并制定了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将人为破坏的因素降至最低。虽然安全防范措施基本到位,但是文物储藏保管的自然因素条件却远远达不到标准。

文物库房和展览厅是博物馆必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物存放保管和陈列展览的主要场所。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库房和展厅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光照、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等。定安县博物馆的库房面积约为30平方米,丝织品、书画、档案、竹木等有机类文物存放在樟木柜内,另有部分文物放置在展柜中,其余的均统一置放在铁架上。所有文物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建立出入库档案记录,对入库人员及携带物品进行严格审批和限制,文物借展、调拨等均严格执行相关审批手续,以确保文物的安全。日常管理实行至少两人同在开库、两把钥匙开启库门的制度。库房常年主要靠一部空调进行控温除湿。

定安县博物馆有展厅1个,面积500平方米,内部共有8个玻璃展柜,属于综合类展厅,主要展览陶瓷器、书画、青铜、铁器、玉石和竹木雕等,文物均置于玻璃展柜中。每个展柜放置质地相近的文物,除一个木质门外,几乎属于封闭状态,无其余通风口。展柜是依墙体修建的,部分墙体出现渗水现象,一些展柜玻璃面出现了霉斑。尽管无专业防蛀、防霉、恒温、恒湿设备,但会不定时通过人工方式对展柜进行开门换气,并用空调对整个展厅进行控温、除湿,同时采用传统的除虫防蛀药进行驱虫。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

三、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分析

定安县博物馆位于定安县北部定城镇。定安县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侯温和,热量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春雨水少,夏秋多风雨,干湿季分明,且雨热同季,常年主要受干旱、台风、暴雨、热带气旋、低温阴雨和雷雨大风等灾害天气影响,室外年平均气温为24.2℃,年平均湿度为18%。

馆藏文物的环境空间大致分为:微环境、小环境、大环境和室外环境。微环境指展柜、储藏柜、囊匣等储存文物的小的、相对密闭的空间;小环境指展厅、库房等存放文物的内部空间;大环境指博物馆建筑物所覆盖的室内空间;室外环境指博物馆建筑之外的空间。综合定安县博物馆场所建筑构架和文物保管环境现状考虑,本文主要探讨微环境和小环境的预防性保护措施。

不同品类的文物保存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定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定安地区热量丰富,阳光充足,库房设在顶层,环境透光,紫外光线强烈,并无相应的防护措施。常年将文物存放于此,反而导致文物加速老化和损坏。室内建筑材料为一般建筑材料,易产生各种物理、化学、微生物污染。文物随意摆放在铁架上,一些文物无专业储藏柜或囊匣保护。

(二)展厅空间相对封闭,厅内装修材料多使用木质材料和一般装修涂料,容易产生甲醛、苯、氨、氡气等放射性气体及有机酸等有害物质。一旦遇到雷雨天气,展厅的墙体容易出现渗水现象,展柜的防水防霉防潮防蛀效果差,又不透气,展柜中的珍贵文物得不到足够充分的保护。

(三)馆内缺乏恒温、恒湿设备,防尘、防紫外线设备以及空气净化设备。缺少环境监测仪器,无法对馆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四、定安县博物馆预防性文物保护措施endprint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对各类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大气环境、生物因素等进行了界定。根据规范标准,定安县博物馆的藏品保存环境离标准要求差距较大。作为一个县级博物馆,定安县博物馆的经费有限,我们只能采取逐步更换、采购部分设备的办法,先配备恒温恒湿设备及空气净化器,再将灯具更换为防紫外线灯具,然后购买低甲醛、无甲醛的囊匣和盒子等。从易被腐蚀、易受损的文物着手,逐步采取安全有效的保护措施,逐年完善所有馆藏文物的保管设施。

(一)完善库房保管设备。改造库房玻璃窗,防止紫外线对文物造成伤害;在库房地板鋪上具有防滑、消音、无污染、易清洁、具弹性的安全材料;配置一定数量的藏品柜架和囊匣,购买温湿度控制设备、空气净化设备、温湿度检测仪器、光照度计、紫外线监测仪和防紫外线灯具等。建立珍贵文物专柜,将珍贵文物存于专柜里,做好避光、防潮、防震、减振措施。

(二)根据文物质地,进行分类储藏或展览,如将书画、绢丝等有机类文物存于无酸纸板制造的密封盒或者囊匣中,珍贵丝质文物可选用脱氧充氮密封的特殊柜保存,并在展览中采用密封保管手段。

(三)对泥质、陶瓷、玉器等易碎易损文物采取防摔、防撞、防震、减振措施,在充分考虑馆舍建筑结构、展柜特征的基础上安装文物防震、减振装置,如直线导轨式隔震装置、滚珠式隔震装置、滚轮式隔震装置等。针对独立展柜和通柜展台分别安装隔震底座和隔震装置。

(四)展厅中出现渗水的墙面要及时进行修补,同时做好馆内的防水防潮工作。建筑材料应采用无毒、无污染、无有害气味的材质。在每个展柜中安装专用的恒温恒温设备、空气净化器、光照度计、紫外线监测仪等设备仪器,随时掌握展柜中环境的变化。

(五)易被锈蚀的金属类,如铜器、铁器、金银器,确保其保存环境中的温度为14~24℃。其中青铜器和铁器保存环境中的相对湿度确保控制在30%~45%,金银器保存环境的相对湿度确保控制在40%~55%。

(六)在定安县馆藏文物中,有80%为古钱币,质地分别为铜、铁、银、铅等,建议采购古钱币专用盒,将它们全部装到专用盒中,置放在避光、防尘、干燥的匣盒中。

五、结语

随着文物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物保护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对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比在文物实体上进行保护修复处理,更为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防是主动的,治是被动的,防重于治。endprint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定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安阳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专家论证会召开周冼强【摘要】为了使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长久地保存下去,博物馆必须采取多种技术性预防措施,将文物保存、展示于适宜的环境中。本文就定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保管现状及文物保护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关键词】文物保护措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