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的馆藏的三串天珠
阮富春 江佳英
四川是我国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多达55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省内汉族之外的民族总人数达490.8万人,其中,藏族149.7万人,是彝族之外四川第二大少数民族。四川也是除西藏外,国内最大的藏族聚居区,藏族多居住在甘孜、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冕宁、盐源、宝兴、石棉、平武等县。
四川博物院藏有大量民族文物,是院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国内博物馆界也较突出,民族文物馆设有国内博物馆较少的民族文物专题展,对民族文物的收藏研究以及文化知识普及起到一定的作用。展品中有三串藏族传统珠饰品——天珠,展出以来备受关注。
在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等藏族聚居地区,经常能见到天珠被藏民作为饰物佩戴。四川博物院所藏三串天珠,来自省内甘孜州、阿坝州藏族聚居地区。1959年,北京民族文化官举办“建国十周年民族工作成就展览”,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下称四川省民委)为征集本省参加成就展的展品,组织工作人员到民族聚居地区征集。这三串天珠就是当时的征集品,由四川省民委于1960年拨交,1976年正式入藏四川省博物馆。
依据征集、入藏时间,博物院将这三串天珠的年代定为现代,并不代表这三串天珠的制作时代。这三串天珠的年代界定困难,但却是国内公开展出的数量最多的博物馆馆藏天珠。这里仅就天珠本身所传达的信息,结合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以及其他博物馆收藏的天珠,略作介绍和探讨。
馆藏天珠的类型与品种
1.馆藏甲串天珠(图一)。此串珠饰长84厘米,重230克,由3颗红珊瑚、23颗橄榄形、球形天珠以线穿成封闭的一串,天珠呈黑棕色、浅棕色,上面以蚀花法蚀刻有白色纹饰。珠子类型包括二眼、三眼、四眼天珠,球形天珠,红玛瑙珠、缠丝玛瑙珠,珊瑚珠七类。
此串中以二眼天珠的数量最多,计有12颗,品种以编号为准,见图一中编号1、3-5、9、13、17、2226。其中编号22、25的天珠为方形边线二眼天珠,纹饰较为特殊。两眼天珠之外,数球形天珠较多,计有7颗,见图一中编号7、8、10、16、18、19、21,其纹饰为常被古珠收藏者称为双虎牙纹,或双马齿纹,也有称为虎纹珠的。三眼天珠仅有一颗,编号15。四眼天珠也仅一颗,编号20。
珠串中杂有红玛瑙珠一颗(图二,编号11),缠丝玛瑙珠一颗(图三,编号14),以及珊瑚珠三颗(图四,编号2、6、12)。玛瑙珠在中国古代玉石饰品中出现的历史较早,晚至商代,红色玛瑙珠串已经成为贵族阶层的饰物,河南安阳妇好墓、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村夏家店下层文化(见《大句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考告》)均有出土实物。到西周时期,玛瑙珠子在玉饰串中使用普遍,陕西、山西、河南等地西周墓地出土的大量珠串饰物中(《中国玉器全集》上册,第206页,图版273-276,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玛瑙珠使用数量较大。但直到明代,才有学者对缠丝玛瑙有精辟见解,《新增格古要论》卷六玛瑙条指出,“有漆黑中一线白者,谓之合子玛瑙。有黑白相间者,谓之截子玛瑙。有红白杂色如丝相间者,谓之缠丝玛瑙。此几种皆贵。”(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卷六《珍宝论·玛瑙》,第199-200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书中提到的这三种玛瑙珠子,在国内新疆、西藏、四川、云南、内蒙古、湖南、陕西等地的出土物中均有出现,特别是藏族聚居地区更为常见。
珊瑚珠在中国的使用历史也较早,晚至魏晋时期,珊瑚珠子已经成为中原宫廷用品,是上层官僚冠饰品之一。《晋书·舆服志》载,“后汉以来,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魏明帝好妇人之饰,改以珊瑚珠。”藏族人尤其喜爱珊瑚饰品,红珊瑚珠子是藏式串饰经常用到的品种,甚至有藏民佩戴整段的红珊瑚(张鹰主编:《西藏服饰》第170页图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就此串中的26颗珠子的外观品相及质地看,基本属于传世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编号1、5、9、20、22的五颗天珠可能存在经埋藏后出土佩戴的可能性,珠子表面不同程度存在的纹饰不清晰、发灰的感觉,一般是受埋藏地点的环境所致。当然,是否确实如此,还有待以后更多的考古出土实物确证。
2.馆藏乙串天珠(图五)。此串天珠长105厘米,重205克,由45颗橄榄形、球形天珠以线穿成封闭的一串。天珠呈深浅黑色、棕色,上面蚀刻白色纹饰。此串天珠也是馆藏三串中颗数最多、品类也较丰富的一串,形体完整的33颗天珠纹饰包括二眼、特殊三眼、虎牙、天地、寿纹等纹饰,12颗残断天珠的纹饰有二眼、三眼、四眼等。
二眼天珠9颗,编号12、13、16、24、27、29、30、33、43。特殊三眼天珠两颗,编号为22、36。虎牙(马齿纹)天珠6颗,编号14、20、25、31、35、37。球形天珠7颗,编号3、4、10、11、21、40、44。天地天珠3颗,编号5、17、18。寿纹天珠一颗,编号为2。玻璃天珠一颗(图六),编号9。此外尚有缠丝玛瑙珠4颗,编号为1、23、41、42。
12颗残断天珠,编号为6 8、15、19、26、28、32、34、38、39、45。从纹饰上判断,编号26应为三眼天珠的残断珠;编号15就为特殊四眼纹饰天珠的残断珠;其余10颗应为二眼纹饰天珠的残断珠。
此串45颗天珠也基本是传世天珠,其中编号7、18、25、27、30、32、41的7颗天珠,也可能存在经埋藏后出土再佩戴过的可能性。
3.馆藏丙串天珠(图七)。此串天珠长59厘米,重243.4克,由33颗天珠以线穿成封闭的一串。天珠呈深浅黑色、棕色,上面蚀刻白色纹饰。29颗形体完整者包括二眼、三眼、六眼、九眼、天地、寿纹、虎牙纹饰天珠,以及球形天珠、缠丝玛瑙珠。4颗残断天珠为二眼、四眼、六眼纹饰。
二眼纹饰天珠12颗,见图三中编号6、10、ll、15、16、19、22 25、27、28,长约在3.1-3.8厘米之间。三眼纹饰天珠4颗,编号为8、20-22,长约在3.5-4.5厘米之间。六眼纹饰天珠2颗,编号31、32,长4.3厘米,编号32的一颗材质和纹饰与其他天珠明显不同,疑为仿品(图八)。值得一提的是,此串天珠中有3颗九眼纹饰天珠,编号为1-3(图九),长5.5-5.8厘米之间,也是三串天珠中的仅有的三颗九眼天珠。天地纹饰天珠2颗,编号9、29。寿纹天珠一颗,编号30。球形天珠一颗,编号4。缠丝玛瑙珠4颗,编号5、14、17、18。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四川博物院藏天珠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