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福建南平茶洋窑精品瓷器赏析

瓷器精品鉴赏宋代五窑林正锋【摘要】茶洋窑是宋、元时期南平地区较为重要的窑口。本文介绍几件馆藏茶洋窑精品瓷器,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茶洋窑瓷器,促进对茶洋窑的研究,推动南平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关键词】茶洋窑宋元时期鉴赏茶洋窑地处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镇葫芦山村境内,西距南平市区约25公里。窑址北靠连

瓷器精品鉴赏宋代五窑

林正锋

【摘 要】茶洋窑是宋、元时期南平地区较为重要的窑口。本文介绍几件馆藏茶洋窑精品瓷器,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茶洋窑瓷器,促进对茶洋窑的研究,推动南平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茶洋窑 宋元时期 鉴赏

茶洋窑地处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镇葫芦山村境内,西距南平市区约25公里。窑址北靠连绵的山丘,南临闽江,依山傍水,环境优越。1980年3月福建省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该窑址。1995~1996年,福建省考古队为配合闽江水口库区的建设,在茶洋窑的大岭、安后两处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对茶洋窑的生产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古代窑址共计8处(其中宋、元时期的窑址6处,清代窑址2处),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其余窑址未进行发掘。从出土的文物资料分析,该窑应创烧于北宋中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和融合了建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磁州窑等省内外诸多窑系的制作技艺和风格特征,形成了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风格。

宋、元时期,是南平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南平陶瓷发展的鼎盛阶段。宋、元时期茶洋窑生产规模庞大,产品不仅供应本地所需,还通过闽江水运经由福州和泉州销往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地区。据《南平县志》记载,宋代在茶洋窑附近设有金砂驿,元代改称茶洋驿,明、清沿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是茶洋窑产品能够远销海内外的重要原因。

茶洋窑以生产社会生活日用品为主,同时烧制少量陈设供器、玩具等。从器形上看,碗类器最多,另有杯、盘、碟、洗、壶、罐、炉、盒、枕、水注等。从釉色上看,有青釉、青白釉、黑釉、绿釉、青花等,品种丰富、造型多样。本文撷取几件南平市博物馆收藏的茶洋窑精品瓷器,供大家欣赏。

1.南宋-元茶洋窑黑釉兔毫盏,口径11.9厘米,底径4.9厘米,高6.3厘米。束口,斜腹下收。施黑釉,黑中略泛紫。器身内外壁呈现兔毫纹,腹底垂釉,腹以下露灰白胎、浅圈足(见图1~图3)。

2.南宋-元茶洋窑酱釉白覆轮盏,口径11.2厘米,底径4.1厘米,高5.6厘米。束口,斜腹下收。施酱黑釉,釉层较薄,腹底垂釉,腹以下露灰白胎、浅圈足,口沿处施一圈浅淡的灰白釉(见图4、图5)。日本人称这类茶碗为“白覆轮”,国内也引用这个说法。茶洋窑的白覆轮一般圈足较规整,胎色较白。在制作工艺上,先蘸黑釉,然后用竹刀刮去口沿内外黑釉,再加施一圈白釉,最后入窑烧制而成。

茶洋窑的茶盏主要是仿烧建窑的束口盏和敛口盏,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在施釉方面,延续了建盏的露胎风格,不过施釉线一般不齐,釉层相对建盏较薄。部分产品有聚釉现象,偶见釉滴珠。与建窑兔毫盏相比,茶洋窑的兔毫通常较细,且底色多泛紫或蓝(见图2)。在成型工艺上,茶洋窑茶盏的腹壁底部常常带有明显的轮旋痕(见图3、图5),圈足较矮,一般不甚规整,挖足较浅,部分产品仅仅略作浅凹,接近实心足底。茶洋窑的多数束口盏,盏腹外壁的底部会切削成齐直台面,与圈足呈直角相连,俗称“平肩”。平肩是茶洋窑黑釉茶盏的重要特征。茶洋窑黑釉盏所用瓷土含铁量比建盏低,胎体多呈灰白或灰色,胎骨细腻紧密,也有部分灰胎、灰黑胎,胎骨显得粗松,有些产品胎体内层有裂隙或砂眼。

3.南宋-元茶洋窑绿釉酱彩牡丹纹执壶,口径6.7厘米,腹径14.1厘米,底径8.2厘米,高25.7厘米。敞口,长颈,溜肩,圆鼓腹,浅圈足,圈足外撇,长流,流口略低于壶口,肩颈部有一带状执手。除足底外,通体施绿釉,釉面润泽。腹部釉下对称装饰两朵酱黑色牡丹花,足底内露胎,呈灰白色。口沿、流口、曲柄有磕缺、断裂,已修复(见图6)。茶洋窑的绿釉瓷器别出心裁、独具风格,釉水青绿鲜艳,釉层较薄,光泽莹润。器形有瓶、壶、罐等,但目前所发现的完整绿釉器数量极少,所以此执壶虽然经过修复,也依然珍贵。

4.元青白釉酱彩牡丹八卦铭文盖罐,口径11厘米,底径12厘米,通高37厘米。直口,鼓腹,平底微内凹。除足底外,通体施青白釉,釉色偏灰。肩部釉下环绕酱书“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八卦铭文,腹部釉下以酱色绘三朵大的牡丹花。底露灰色胎。盖身饰有多道弦纹,盖钮似桃形(见图7)。此罐端正大气、古朴素雅,是茶洋窑釉下彩瓷器中的代表作品。

5.南宋-元茶洋窑酱釉印花执壶,口径4.2厘米,底径5.6厘米,高9.4厘米,腹径7.7厘米。盂形口,束颈,平底,颈部两侧有对称的小圆环耳系,流略弯曲。器身模印花鸟纹,施酱釉,釉层较薄。凹处聚釉,凸出部位釉薄色浅,呈白色筋状。施釉不及底,腹以下露胎,胎呈淡灰色(见图8)。

6.宋茶洋窑茶叶末釉龟形水注,底径6.5厘米,高6.7厘米。整体造型似一只乌龟,龟作爬行状。直口微抬,釜形腹,圈足。龟背尾部有一小孔通龟腹,腹空,可注水其中。龟腹中部一圈弯曲凸起,似荷叶状。釉呈茶叶末色,施釉不及底,底部露胎,胎呈灰色(见图9-图11)。作为我国古代文人书房中的重要辅助用具,水注也称“水滴”“砚滴”,其主要功能是盛水以供磨墨之用。此物造型生动,构思巧妙,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7.宋茶洋窑青釉划花碗,口径15.7厘米,底径5.5厘米,高6.3厘米。侈口,斜弧腹下收,圈足,器身外壁刻画微斜条纹。施青釉,釉色偏黄,底露灰色胎(见图12)。茶洋窑烧造的青釉瓷器受浙江龙泉窑的传统工艺技术影响甚深,与福建省同安窑、浦城窑等多个窑口的青釉瓷器类似。从釉色上看,有青、青灰、淡青、黄绿、黄绿偏灰、米黄等。从工艺上看,器物多施半釉或施釉不及底,釉色较暗,多泛黄绿或发灰,釉层较薄,光泽度较好。胎釉结合紧密,有的厚薄不匀或釉水垂流,釉面开细小冰裂纹,也有少量不透明的,有的器内流行涩圈,其胎骨呈灰白、浅灰乃至青灰色,质地比较坚硬。

8.宋茶洋窑青白釉菊瓣纹碗,口径12厘米,底径4厘米,高5.3厘米。侈口,斜弧腹,矮圈足。外壁刻画菊瓣纹,布局舒朗匀称,线条活泼流畅又不失规整,内壁刻画花卉纹。施青白釉,白中泛青,釉面润泽,有冰裂纹。足露灰白胎,胎质细腻,底足内墨书“游”字。茶洋窑青白釉瓷器产品与景德镇窑有很深的渊源,茶洋窑的唇口、葵口、斗笠碗等在器形、釉色、纹饰、形制上均可见景德镇窑特征。但相对而言,茶洋窑釉色不太稳定,施釉不匀,做工较粗率,只有少量的青白釉瓷器精品才能够与景德镇窑产品相媲美。

依据当前的资料,茶洋窑在宋、元之际最为鼎盛,目前所见的茶洋窑精品瓷器都是在此时烧制的。元代中后期以后,社会上饮茶风尚已经彻底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黑釉瓷器不再受欢迎,景德镇青花瓷器开始崛起,茶洋窑逐渐衰落。到了明代,茶洋窑应该处于停烧状态,目前还没发现该时期的产品。进入清代,茶洋窑又重新生产瓷器,只是这一时期烧制的产品改以青花为主,器物种类仍以碗、盘、碟、杯等为主。茶洋窑的青花多显灰暗,釉面有开片。器胎灰白或土黄,比较细腻。装饰纹样有花卉、卷草、飞鸟等,构图比较简洁,流畅自然。但总体上看,茶洋窑所烧制的青花瓷器较为粗糙,工艺水平也比较一般,其产量、影响力等均不是很大。茶洋窑的这种发展脉络实际上与整个福建特别是南平地区陶瓷业的发展状况相一致。茶洋窑是南平地区乃至福建省内较为重要的窑口,但目前学术界对茶洋窑的了解和研究还不够深入,许多问题亟待厘清。希望本文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茶洋窑瓷器,促进对茶洋窑的研究,发掘更多的历史内涵,推动南平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博物馆、南平市文化馆.福建南平宋元窑址调查简报[J].福建文博,1983(1).

[2]福建省博物馆.南平茶洋窑址1995-1996年度发掘简报[J].福建文博,2000(2).

[3]张文崟.南平茶洋宋元窑址[J].福建文博,2008(1).

[4]福建省南平市志编纂委员会.南平县志[M].1985.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福建南平茶洋窑精品瓷器赏析

瓷器精品鉴赏宋代五窑林正锋【摘要】茶洋窑是宋、元时期南平地区较为重要的窑口。本文介绍几件馆藏茶洋窑精品瓷器,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茶洋窑瓷器,促进对茶洋窑的研究,推动南平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关键词】茶洋窑宋元时期鉴赏茶洋窑地处福建省南平市太平镇葫芦山村境内,西距南平市区约25公里。窑址北靠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