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中国画色彩的复原与加固

中国画色彩颜料的选择巫骁【摘要】中国画丰富的色彩是通过不同种类的颜料表现出来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作品上的色彩会变化或者脱落,通过了解颜料成分可以为色彩的复原与加固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关键词】色彩颜料复原加固一、引言于非闇先生在《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的色彩,鲜艳明快,历久不

中国画色彩颜料的选择

巫骁

【摘 要】中国画丰富的色彩是通过不同种类的颜料表现出来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作品上的色彩会变化或者脱落,通过了解颜料成分可以为色彩的复原与加固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色彩 颜料 复原加固

一、引言

于非闇先生在《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的色彩,鲜艳明快,历久不变,是经过画家们不断地劳动创造的结果。一方面是选择原料,加工炼制,一方面是利用胶矾,使它固着不剥不落。”依靠种类繁多的绘画颜料形成的色彩图形,中国绘画展现着它色彩明艳、历久难变的特点。但是再优秀的色彩也经受不住时光的消磨,变色与脱落不可避免地成为困扰修复者的问题。本文就颜料的成分与色彩复原、加固的方法进行整理探讨。

二、书画中常见的色彩成分

(一)颜料的制作工艺与胶结材料

历代使用的大量色彩艳丽的颜料,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于矿物、植物的利用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颜料使书画作品的色彩与线条的表达更加丰富。从古代绘画的色彩中,我们可将颜料分为红、蓝、绿、黄、白、金、黑等几种。

1.红色颜料

常用的红色颜料有朱砂、铅丹、土红、雄黄及胭脂等。

朱砂,化学组成为HgS,正红色,有金属光泽。朱砂也被称为水银或是银朱。上等的朱砂出产于湖南西部以及四川西部。根据《天工开物》记载,制作书画使用的朱砂,会选择砂质中有红光闪烁的部分。先碾成粉尘,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三天三夜。然后摇荡它把上浮的砂石倒入别的缸中,倒出的部分是二朱,把下沉的取出晒干就是头朱了。粗糙低等的朱砂会被提炼成水银再由水银炼成银朱。提炼银朱,将水银与硫磺以1∶2的比例一起研磨,磨至不见水银亮斑为止。再炒制成青黑色,装入开口泥罐中,用铁盏盖好,铁线抄底绑紧,盐泥封口,在底部加热。烧制中用水擦拭铁盏面,水银就会变成银朱粉凝结在罐壁上,贴近罐口的银朱色泽更鲜亮。一斤水银可炼上等朱砂十四两,次等朱砂三两半。到了清代,随着人工合成朱砂工艺的改进,人造朱砂被大量使用。朱砂遇到桐油会色彩鲜明,遇到漆树汁就会色彩灰暗。

铅丹,化学组成为Pb3O4,是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制,作铅丹要“以水漂去消盐,飞去砂石,澄干,微火炒紫色,地上去火毒,入药”。成品为橙红色或橙黄色的粉末,光泽暗淡,不透明,质重,用手指搓揉,先有沙性触及,后觉细腻,能使手指染成橙黄色,有金属性辛味。铅丹以色橙红、细腻光滑、无粗粒、见水不成疙瘩者为佳。铅丹不溶于水和酒精,能溶于酸,其性质不稳定,易变黑变暗。

土红,化学组成为Fe2O3,土红在现代的彩水粉画中经常使用,又称西红和红土。天然的氧化铁红颜料,黄红色至棕红色,遮盖力强,耐稀酸和碱。土红是由矿石经拣选、研磨、水漂、煅烧等步骤而得。在我国,自五代后就掌握了用铁钒(FeSO4·H2O)锻制土红的工艺。

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中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

2.蓝色颜料

中国古代绘画的蓝色颜料分为两大类:花青类和石青类。花青类属植物性颜料,是用靛蓝加工而成的,其原料主要是大青叶和蓼蓝等。石青类属于矿物颜料,常见的有石青和青金石两种。

花青类,由纯净的靛蓝细粉与胶质调合而成。大青叶和蓼蓝一般作为染料采用的是它的叶,蓼蓝的叶子中含有一种被称为尿蓝母的成分,尿蓝母本身不是蓝色,但是在碱性发酵液中会被糖化酶或碱剂分解,游离出一种无色的叫做吲哚酚的成分,进而在空气中氧化缩合为蓝色的沉淀。这种沉淀被称为蓝淀,也就是靛蓝染料。因此,古代常使用酒糟和石灰来发酵水解蓼蓝,制造靛蓝。在明代之前,民间多用方便水解的菘蓝制造靛蓝,后来发明了酒糟发酵法之后,蓼蓝的应用就更加广泛了。

石青也叫蓝铜矿,是铜矿的次生矿物,由原生铜矿床经风化后形成,常与孔雀石一起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中。青金石又名群青、佛青、回青等,是一种名贵的宝石。青金石颜料自北凉至清代都大量使用,明清时期出现了人工合成的青金石颜料,有非常浓艳的深蓝色,俗称“鬼子蓝”。

3.绿色颜料

书画中使用的绿色颜料有綠盐、铜绿、石绿、氯铜矿,都是铜的化合物。

石绿,石绿主成分为CuC03·Cu(OH)2,由孔雀石研制而成,通常呈粉末状。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制作石绿以干研为主,研到极细时方可加胶。通常从外观看,石青、石绿没有区别,磨碎后才能区分。

铜绿是铜在湿润情况下与CO2作用产生的CuCO3。自然生成的铜绿,以磁片或铁刀刮下,即得。根据《天工开物》记载,铜绿的加工方法是将铜绿粉与熟石膏粉,加水适量拌匀,压成扁块,用高粱酒喷之,则表面显出绿色,切成小块,干燥即得。古时制造铜绿常用黄铜打板,涂上醋,包裹起来放在米糠中,利用其中的温暖火气生成,然后每天再从铜板上刮取。铜绿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由绿变黄。

绿盐,化学组成为(CuCl·2H2O),最早出产于新疆等地。氯铜矿作为颜料在古代文献中没有记载,但由于它是铜矿的次生矿物,与石青、石绿共生,可能古代画师把他们当作石绿用于绘画中。

4.黄色颜料

书画中使用的黄色颜料主要有黄丹、土黄、藤黄等。

黄丹,化学组成为PbO,黄色或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但溶于硝酸和乙酸。根据《天工开物》记载,黄丹制作用铅一斤、土硫磺十两、硝石一两一起调和,铅熔化后变成液体,加一点醋,沸腾时放进一块硫磺,加入硝石,沸腾停止后再按照如此反复,直到炉中东西化为粉末,就是黄丹了。黄丹也是颜料铬黄的主要成分。endprint

土黄,不是一般耕地的黄土,而是包在黄赭石外面臭味最重的土黄色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及氢氧化铁,即褐铁矿被风化的黄色土状物,其中包括石黄,即是一种中心黄色、表层紫色的石头,也是绘画中主要的黄色颜料。

藤黄,来源于海藤,产于印度、越南等地,国内产地在云南、湖南、湖北一带。树皮渗出的黄色树脂,经炼制,可作绘画用的黄色颜料,也就是藤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七·藤黄》中提到“今画家所用藤黄,皆经煎炼成者”。

5.白色颜料

古代绘画中使用的白色颜料种类很多,主要有白土、蛤粉、铅粉等。

白土,挑选颜色白、质地细腻、杂质少的白色土,研磨成细粉末加入胶即可使用了。

蛤粉,选择风化十年以上的深海贝壳,首先将贝壳表面上有色部分或杂质用砂轮打磨干净,然后放在细铁丝盘中,用灯文火烧脆,然后在小石磨上加水细磨。细磨过程中不产生热量,蛤粉也不会变色。研磨完后的蛤粉在水池中沉淀,最后将研磨完的蛤粉放在特质的木板上晾干,晾干后的蛤粉加胶可用,且永不变色。

铅粉,也叫胡粉。《本草纲目》记载:古人用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內,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两,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不尽者,留炒作黄丹。这样就能得到铅粉了。《天工开物》也记载:按每粉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水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待干收起。所制成的就是胡粉。由于铅粉有毒,所以现在使用钛白、锌白等代替铅白。

6.金色颜料

金色颜料多采用金属金制成金箔贴附,或者使用金箔研磨碎的金粉配入蛋清或胶,和成漆状,用来使用。

7.黑色颜料

黑色颜料主要为墨,偶尔会出现铁黑。

墨,由烟(炭黑)和胶结合而成。制墨常加的耐久性、色泽、香气添加剂达到了上千种之多,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变墨的性能。在《天工开物》中就提到“其墨他日登于纸上,日影横射有红光者,则以紫草汁浸染灯心而燃炷者也”,就是添加了紫草改进了色泽。

8.胶结材料

由于颜料不具备黏附性,在作画时需要一定的固色剂和展色剂,而胶就是一种传统的固色剂,水就是展色剂。为限制颜料的扩张,还会加入矾。

胶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动物类与植物类两种。动物类是以动物为原料,比如黄明胶、阿胶等。黄明胶,又叫广胶,产于两广,是用牛、马的筋骨、角制成的,黄色透明,无臭味,制成方条状。加水用微火融化,只用上层清轻的部分即可兑入颜料使用。阿胶,也是用牛、马等兽类的皮、筋、骨、角制成,出产于山东。在常见的三种阿胶中,选择清、薄、透明、色彩淡黄的一种兑入颜料中使用,用法和黄明胶相同。在植物性胶中,我国使用的桃胶最多,它是从桃树干中提取的树脂加工而成的。无论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都含有丰富的生物蛋白质,具有易老化、易分解、热光稳定性差等特点。

矾,又叫白矾,是由矾石煎炼而成的,主要产于安徽庐江。中国绘画除水墨画与大写意画外,差不多都利用矾水固定颜色。如果是要上几层颜色的画,每隔一两层就要上一些淡矾水,以防止上色时下层颜色动摇。

(二)颜料的种类差异对形成色彩的影响

颜料是一种非扩散的有机或无机着色颗粒,它通过颗粒分散于被着色材料上而产生色彩。按颜料的化学成分区分,可分为以天然矿物为主的无机颜料以及有机颜料。无机颜料比重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都比有机颜料好。而有机颜料比重小,表面积大,透光性好,着色力强,但是耐光性差,在光的作用下容易褪色,同时有水渗或油渗的现象,空气中的氧气和污染物、环境温度等都会影响颜料色素的褪色。所以从色彩耐久性来比较,炭黑优于无机颜料,其次是有机颜料和金属颜料。

三、色彩的失真、脱落与复原、加固

古代绘画由于各种自然与人为的因素的作用,会出现失真、褪色、起皮、粉化、霉变等病害。这些病变多数体现在色彩的变化上,而病害的根源则可能来自颜料本身、胶结材料以及绘画载体等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复原与加固应该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一)颜料引发的色彩失真

颜料引发的色彩失真多数体现在褪色与变色上,而导致色彩褪色与变色的原因大多为自然原因,如光照、空气污染物等。根据实验,应用模拟太阳光照射石黄、青金石、铅丹、石青、赭石、铅白、朱砂、铅蓝、白土等颜料,经过2000小时后发现朱砂变黑,铅黄由鲜黄变成灰绿,石黄明显褪色等。而在纯粹紫外线照射下,最初50小时颜料变色剧烈,200小时后减缓。在空气污染物的实验中,H2S气体能够引起铅白、铅丹、石青、石绿四种颜色的剧烈变化,这说明含铅含铜颜料极容易受到H2S气体的影响。而在CO2的实验中,过量的CO2会使铅白品质下降;在CO2和水的作用下,石绿会转换为石青;而在湿度高的空间内充入CO2,能使其中铅丹表面变成暗灰色,石绿周边变深变蓝,这说明CO2对与铅铜颜料同样具有危害。同时在实验中也发现,作为含铅颜料,铅黄最易氧化,铅丹次之,铅白基本不受影响。

颜料中胶结材料的变质同样会引起色彩的褪色甚至脱落。制作颜料胶结材料,无论是动物性胶或是植物性胶,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动植物的蛋白质是微生物良好的营养基体,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等腐蚀性产物能与含有铜、铅等颜料发生反应,从而加速胶结材料的老化,导致脱落。此外,光照也会导致胶结材料的老化,使得颜料颗粒失去黏性,颜料颗粒脱落,导致颜料密度下降而褪色。

(二)书画载体变质引发的色彩失真与脱落

中国绘画的载体大致可分为纸类、纺织品类以及石壁类,其中纸类与纺织品类为主。颜料色彩与书画载体主要依靠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第一种叫做结膜方式,是依靠颜料中的胶在水分蒸发后,胶粒彼此紧密接触,相互渗透扩散,黏合成薄膜覆盖在载体上的一种结合方式;第二种叫做吸收方式,是一种使用水溶性、油溶性色素颜料,使之被载体纤维吸收的结合方式;第三种叫做黏附方式,即是颜料色素以固体状态与载体接触,在载体纤维间大的空隙间机械附着的一种结合方式。由于颜料粒子直径小,这些粒子一部分能够以吸收方式进入载体纤维,而大部分则是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endprint

书画载体中纸张以及部分丝织物由植物纤维组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酸化、霉变、虫害等污染。其中酸化除使得纸张变脆、强度下降外,也会对附着在纸张上的厌酸性的含铜、铅颜料发生变质,同时纤维被破坏的纸张也会出现无法被颜料附着的情况,从而出现色彩脱落。而霉变形成的霉菌大多拥有不同的颜色,所以经常会出现覆盖或破坏原色彩,且难以恢复。同时霉菌会增加纸张的湿度,使得颜料处于潮湿的环境下,从而引发颜料的变质。虫害则多为对纸张的蛀蚀,导致色彩缺失。此外,纸张等材料对大气粉尘的吸附也会覆盖色彩,使之暗淡失真。

(三)对色彩失真的修复

对于色彩失真的修复,首先要寻找导致失真的原因,再使用相对应的方法实施补救。部分含铅类颜料在触碰含硫物质后变暗变黑,可使用氧化反应的试剂(如双氧水试剂)使之返回本色,尤其对于铅白颜料效果最好。虽然大部分颜料的变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反向反应,但是需要依靠如加热、灼烧等苛刻的反应条件,这是书画载体所不能承受的。所以对待颜料的变质除少量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反应外,大部分以保持现状或全色为主。

由于书画载体也会对色彩发生影响,所以对书画载体的处理也是必要的。在稳定色彩的情况下,对载体进行脱酸、除霉、清洗以保证书画载體的牢固性和清洁性。对于破损的部位,选择与载体相同或相近的材料修补,并全色。色彩选择与原色彩相同的颜料,或使用其他颜料调配。

(四)对色彩脱落的加固

书画色彩的脱落主要因为颜料中胶结材料的老化以及书画载体的老化。对于颜料中胶结材料老化导致的色彩脱落,采用胶与矾混合调制的药水擦拭易脱落的部位。胶与矾的比例通常为2∶1,也可根据实际状况适当调整。书画载体的老化,除对其进行脱酸、除霉、清洗等步骤缓解其老化速度外,进行托裱是常用的加固手法。现代科技中,加膜法也适用于张幅较小的书画作品对色彩的加固。

四、对书画作品色彩失真脱落的预防

由于书画作品的色彩失真与脱落较难处理,所以预防成为避免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对书画作品进行装裱,可以增加书画载体的牢固性,方便去收藏。在收藏时选择避免阳光直射的空间,并控制照明度;保持收藏空间的温湿度,可采用室内自然通风与防潮相结合的简单方法;正确防尘,保证收藏空间不易积尘;防有害气体,收藏空间内不要置放化学品,远离化工工厂等化工排放区域;防止虫害,不定期对作品进行检查。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书画色彩进行整理,了解色彩颜料的成分与制作方式,探讨色彩变质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为书画修复中色彩失真与脱落寻找到依据,为在对书画作品进行全色时调配色彩寻找科学的调配方式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蕙贞.文物保护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2]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

[3]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4]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中华书局,1934.

[5]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6]渡边忠一.绘画颜料蜡笔墨汁制造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0.

[7伊凡诺夫.天然矿物颜料[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7.

[8朱骥良.颜料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1989.

[9]郎惠云,谢志海,徐晓猛.我国古代颜料初探[J].文博,1994(03).

[10]夏寅.显微镜探知中国古代颜料史[J].文博,2009(06).

[11]李晓庵.秦汉绘画颜料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12]武金勇.古代工笔画中的白色颜料[J].美术,2011(02).

[13]郭殿声.中国画的色彩与材料[J].飞天,2010(24).endprint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中国画色彩的复原与加固

中国画色彩颜料的选择巫骁【摘要】中国画丰富的色彩是通过不同种类的颜料表现出来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作品上的色彩会变化或者脱落,通过了解颜料成分可以为色彩的复原与加固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关键词】色彩颜料复原加固一、引言于非闇先生在《中国画颜色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的色彩,鲜艳明快,历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