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明《建文昌神祠记》残碑考

程雅玲+房树辉【关键词】河北正定;明代;文昌祠;碑记;梁梦龙【摘要】2013年在正定城内出土了一通明代《建文昌神祠记》残碑,碑文主要记述了在城东南兴建文昌祠的过程。本文在对照清代县志所载碑文并进行补正的基础上,对古城四隅改造之背景及过程、文昌祠的兴建及功用进行了考证,同时认为此碑的撰文人应是明代正定名宦

程雅玲+房树辉

【关键词】河北正定;明代;文昌祠;碑记;梁梦龙

【摘 要】2013 年在正定城内出土了一通明代《建文昌神祠记》残碑,碑文主要记述了在城东南兴建文昌祠的过程。本文在对照清代县志所载碑文并进行补正的基础上,对古城四隅改造之背景及过程、文昌祠的兴建及功用进行了考证,同时认为此碑的撰文人应是明代正定名宦梁梦龙。

2013 年3月,河北正定县城四合街东南福门里生活区北侧一户居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通石碑。县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闻讯赶到,将碑石及时征集并运至隆兴寺保存。碑为青石质,残为四块,一块碑首,三块碑身。碑首近方形,高109厘米,宽104厘米,厚40厘米;正反两面均为二龙相交雕饰,两龙相对昂首于额题上端,前肢三爪托举火焰宝珠;碑额周边及碑首两侧均饰如意云纹,两侧顶部分别雕饰日月;笏形额内阴刻大字篆书“建文昌神祠记”两行六字。碑身上半部缺失,下部残存三块,约占碑身的三分之二。通残高161厘米,宽100厘米,厚39厘米。残存碑文29 行,凡585字,均为楷书,无边饰。碑阴素面无字。现将残存碑文录文于下:

1.……(延)前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奉

2.……抚山东河南佥副都御史吏科都给事中翰林院庶吉士

3.……

4.……许守谦篆

5.……

6.……

7.……野应星文在昴毕间其风俗重农务本其人习文武□□□表著□□顾城池□□辽阔厥内中隆为□□□□□□□□□四

8.……易潜聚堪舆家谓民罔阜安而文风亦未畅盖坐此□□□斯议□□久然□□□也嘉靖己酉绵州□□□□□□部□

9.……内见四隅荒芜湫洼状怃然太息深以昔议为确亟用荒度议□□□□□□□□□□□依附成□以□□□□□□央遂□

10.……报可乃分委贤能卜吉经营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积草若□□□以备军需□为□院□三□□□□□髦

11.……驱诸贱户往居之不得与良民错处以正风俗三大工甫毕公□□□□以迁代□□□□□□(建)文昌□(祠)□以俟□□□□(乃旧)□抱

12.……中间抚台汶上吴公讳岳南昌李公讳迁欲竟成之缘虏警重□□□□仍未遑也□□□□蕲州李公□□□□□□□□□

13.……业马政和李跃龙唐秉忠辈具呈台下公虚受斯议慨然欲举□□□□清方公讳元彦力赞之井□□□□□□□公讳道□(行)□

14.……和杨公讳现清风美政既奏最绩于是议毅然引为己任捐金□□□□守备葛九章畦地十余□□□守□□□□□□□□

15.……郡理富顺王君讳纳言邑侯江都徐君讳天宠指画规模计□□□□□□□羡力藉之配徒……

16.……安邑李君讳圭郡理阳城贾君讳之凤继下车□□厥成守□□□□□指挥体统行事李君讳一……

17.……(文)昌神像肖自梓潼台址高耸殿宇巍峨(不)雕刻粉饰□□□□□□□□□□有堂有□东西有□□□□□□□□□□□□……

18.……公主之其号舍听诸生肄业每月三校文字(郡)□暨邑侯□□□□□□□□□□视之公□调……

19.……厥左东城屹然如藩其左辅也厥右新街沙水联接□□□□□□□□□□□廒及诸庙宇……

20.……如列星斯三隅中央所无矣如康节所称乍圆明月夜者□之□□□□□□□□□□在云霄而……

21.……有瑞雪祠内外遍地瑶华而神祠民居两城楼□有如玉妆更……

22.……公有

23.……余曰是举也因执事者获悉往议今告工……

24.……定□无而今有(之)……

25.……士庶之幸前贤之光也然自嘉靖壬子……

26.……口碑不可殚述兹盖其大者乎余初归拟以俸余易此地……

27.……拜记之系之词曰维神之尊兮星之精于赫昭回兮……

28.……

29.……后学罗文瑞摹勒上石

从录文可以看出,因残缺不全,碑文内容不甚明了。幸运的是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坛庙卷》恰有同名碑录文,经对比,两者系同一内容,且记述较为完整,可据此补正。此碑文的大意是记述了真定作为河朔重镇,城池四隅荒芜,与其地位不相符,于风水不利,于是产生改造四隅继而决定于城东南兴建文昌祠的过程,以及文昌祠建成后之盛况。

一、相关人的考证

(一)撰文人。县志的录文仅录正文,无撰文、书丹人姓名。残碑第1、2行残存官职“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抚山东河南佥副都御史、吏科都给事中、翰林院庶吉士”。据“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官职推断,当与明代真定名宦梁梦龙有关。

梁梦龙(1527—1602),《明史》有传,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和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均有记载。“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慷慨言事无所避。历任吏科都给事中,曾三迁河南右布政司,隆庆四年(1570)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隆庆五年(1571)迁右副都御史,移巡河南。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当国,梦龙为其门下,特爱之,召为户部右侍郎。五年(1577),以兵部左侍郎进右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因战功显著,梦龙屡被赐敕奖励,升兵部尚书。后命修筑黄花镇、古北口边墙,又加太子少保,后加太子太保。张居正殁,任吏部尚书,同年被弹劾免官,遂归故里,家居十九年卒。”梁梦龙为官秉直,战功卓著,受到了万历皇帝加官进爵等一系列嘉奖,碑文残存的官职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抚山东佥都御史、抚河南副都御史、吏科都给事中、翰林院庶吉士等,皆与史料记载梁梦龙的官职相吻合。另外,在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11“学校(府文庙)”中有关于旧文昌祠的记载,内容为:“旧文昌祠,在城东南隅,万历二十五年(1597)巡抚李盛春建,邑人梁梦龙为记,今废改为营房。”明确指出旧文昌祠系梁梦龙为之作记。而县志碑文:“……巽隅议建文昌祠者,以……工肇于万历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正定昔无而今有之,非偶矣。”这里巽即东南,万历丁酉即万历二十五年,时间、地点均与旧文昌祠记载内容相符,而“昔无而今有之”则说明此文昌祠为初次兴建,由此推断,“旧文昌祠”即为此碑所记之文昌祠。因而,由碑文残存官职及《县志》有关旧文昌祠的记载可断定,此碑系梁梦龙撰文。梁梦龙除在宦海沉浮外,还常常笔耕著述,著有《海运新考》三卷及《效忠录要》《历官表奏钞》《史论编》《赐麟堂集》。梁氏是正定的名门望族,据《梁氏族谱》载,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年间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迁居真定北圣板,至七代梁梦龙而家族大显,他的曾孙梁清宽、梁清远、梁清标皆科甲折桂,后来同列“九卿”,人称“一门三进士,一堂容五代”。

关于此碑的书丹人,因残碑第三行的内容缺失,不可考。

(二)篆额人。据碑文第4行仅存的“许守谦篆”四字推断,许守谦应为篆额人。许守谦,清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和光绪元年《正定县志》有载:“字受益,藁城人,徙居郡城(正定),嘉靖乙丑(1565)进士。初授开封推官,讼牒填委,听断明敏……隆庆二年(1568),擢户部主事,升郎中,权关浒墅,督饷永平,俱有能名。晋浙江副使,调陕西岢岚道,……寻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再定边疆。赖之晋副都御史,移抚宣府,内迁刑部右侍郎,寻改兵部转左。致仕归,闭门却扫,居乡好义乐施,拯灾恤患,捐数百金,为邑人建社仓。万历末,边关多事,蓟辽总督邢公以守谦负安攘大略,力荐与朝会。卒不果,赠尚书,予祭葬,祀乡贤。”由此可知,许守谦为嘉靖年间进士,因功屡受朝廷晋封,先后任开封推官、户部主事、浙江副使、右佥都御史、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职,卒后赠尚书。许守谦与梁梦龙均为嘉靖年间进士,同朝为官,又同为正定人,虽不及梁梦龙官职高、社会影响大,亦可称官职显赫。在正定隆兴寺龙腾苑内,至今还保留有为许家歌功颂德的“三世中丞”坊。

二、碑文考释

(一)古城四隅改造之背景及过程

碑文第5至7行为建文昌祠的背景,介绍当时正定城的地位,但碑文的5、6行缺失,经与县志录文对照,可知大意为正定自明定都北平以来便成为府郡,是河朔重镇,地位尤为重要。

第7至8行介绍正定民风及城市格局,指出风水学认为“厥内中隆……四隅乃得其六,皆卑下,赤卤萑苇丛生”,即中央兴隆四周凋敝的格局,不利于文风发展,于是产生了改造城市格局的想法。

第9行记述当时的守官实地考察,准备于城四隅进行改造。“嘉靖己酉,绵州……出守真定。公精于堪舆……岁辛亥周视城内……议于四隅……”,应理解为嘉靖己酉(嘉靖二十八年,1549)驻守真定的某公精于风水,于嘉靖三十年(辛亥)考察城内环境,并决定在城之四隅进行建设。这里因“公”前字缺失,其人不可知。

第10至11行记述城内四隅工程顺序及具体功用,县志录文较为完整,可据此补正为“……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草场,岁积草若干万束,以备军需。乾为书院,……聘名师造就之,今改为游击将军公署。坤为长春巷,驱诸贱户往居之,不得与良民错处,以正风俗。三大工甫毕,公暨两台皆以迁代行,其巽隅议建文昌祠者以俟。□□乃旧僚,抱夙嫌阴格不举,自壬子迄今万历丙申四十五年矣。”陈述工程由东北开始,继而延伸到西北,再到西南,最后到东南,依次建设,其中东北建草场,以备军需;西北由书院改为游击将军公署;西南建为长春巷,驱逐贱户居住,以正社会风俗。三大工程刚刚结束,某公和抚台、按台都因为调动而到他处代行职权,加之旧官僚挟旧怨暗中阻挠,在东南角建文昌祠的计划便被搁置下来,自壬子年至今已有45年时间。由以上内容可看出,城内其他三隅工程相继建成,而文昌祠却由于种种原因被拖延下来。

(二)文昌祠的兴建过程及功用

碑文第12至16行记述了文昌祠的兴建过程。第12行“中间抚台汶上吴公讳岳、南昌李公讳迁欲竟成之,缘虏警重□□□□仍未遑也,□□□□蕲州李公……”与县志录文对照,可补正为“……缘虏警重大,兵务频仍,未遑也。今兹丁酉蕲州李公讳盛春□□□□鼎望,拜开府三稔矣,保厘工成,式择荛”。介绍了期间抚台吴岳(汶上人)和李迁(南昌人)都想促成此事,因为敌寇进攻,军中事务繁忙而没有来得及做。到丁酉年(1597),有着铭鼎垂勋一般崇高声望的蕲州人李盛春,在真定担任巡抚已经三年了,他乞求上天保佑工程顺利完工。关于李盛春,《正定府志》有载:“湖广蕲州人,进士,万历间任巡抚。”同时《梁氏族谱》中也提及建文昌祠一事:“后学林居时,适少司马李公讳盛春来为巡抚,称莫逆,相与辟隙地建文昌祠,群郡邑生儒数十人居之,月有考,日有程,丰其廪给,郡邑文风由是渐盛。”后学指梁梦龙。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卒,梁梦龙被弹劾,遂回家乡,从此悠游林泉19年。由此可知,梁梦龙于家闲居时,在巡抚李盛春的主持下,文昌祠得以兴建,其功能是供众生儒日常学习,“月有考,日有程”,治学严谨,从此文风逐渐兴盛。

第13至16行记述了各界人士为建文昌祠所做的贡献。据县志录文,此段补正为:“适两庠诸生徐文业、马政和、李跃龙、唐秉忠辈具呈台下,公虚受斯议,慨然欲举之。真□临清方公讳元彦力赞之,井陉□宪□滨州吴公讳道行往来襄之,山阴郑公讳一麟继弭节嘉与之。郡大夫泰和杨公讳现清风美政,既奏最绩,于是议毅然引为己任,捐金易旧浮图守备葛九章畦地十余亩,偕□守□□□□□□□□□□城。王君讳梁、节判安阳刘君讳检、周至焦君讳蕃、郡理富顺王君讳纳言、邑侯江都徐君讳天宠指画规模,计……诸君蚤莫懂视之,郡大夫渭南秦公讳邻晋暨贰守安邑李君讳圭、郡理阳城贾君讳之凤继下车□□厥成,守备真定卫指挥体统行事李君讳一鹏、萧君讳□□□□□□□□成始终预之。”涉及人员众多,其中包括徐文业、马政和、李跃龙、唐秉忠等生员呈请建祠;临清方元彦、滨州吴道行、山阴郑一麟施与帮助;郡大夫杨现两袖清风,毅然决然地把这件事当作了自己的责任,捐献金钱买了原来的佛塔和守备葛九章的十余亩田地……;王梁、刘检、焦蕃、王纳言、徐天宠指画规模,秦邻晋、李圭、贾之凤、李一鹏、萧某等新上任官员皆鼎力支持。包括生员、社会人士、官员在内的各界人士上下同心,共同促成建祠一事。与前文“乃旧僚,抱夙嫌阴格不举,自壬子迄今万历丙申四十五年矣”前后呼应,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17行记述建文昌祠的时间及建成后的规模和盛况。“工肇于万历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明确指出文昌祠建于万历二十五年夏,竣于万历二十六年春。第18行介绍文昌祠的功能,“神祠每岁春秋致祭,礼肃牲洁,公主之。其号舍听诸生肄业,每月三校文字,郡大夫暨邑侯轮□□□□庠主博分视□,公提调品题之……”说明文昌祠有两个功能:其一,用于每年春秋两次祭祀;其二,供诸生学习。印证了《梁氏族谱》关于文昌祠功用的记述。第22行讲述文昌祠周边环境及城池的变化,文昌祠的建成使真定城的面貌焕然一新。第23至28行感叹文昌祠兴建之不易,赞扬为建祠做出贡献的人士。

第29行“后学罗文瑞摹勒上石”。罗文瑞,《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及《凉川文会》有载,字伯符,号阿痴,安徽歙县程坎人。家学渊源,工诗,能书善画。万历二年(1574)由同乡、大学者汪道毗推荐为李成梁书《医无间山铭》,王世贞跋谓其书得法于清臣(颜真卿)、诚悬(柳公权),遒庄而秀劲,时声誉全国。后奉母居伍城(今山东济宁),燕赵齐鲁间碑碣多出其手,传世的有《苏李泣别图》卷、《历代名医像》卷、故宫博物院藏《兰石图册》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幽兰竹石图》卷为梁梦龙作,图后有罗文瑞书赠梁梦龙的七言律诗一首和五言律诗四首,以及梁梦龙三子梁慈的跋语。

三、县志载旧城图年代推断

光绪版《正定县志》同时载有两张正定城图,一张为清光绪年间的城图(图四),另一张与之相对应的称为旧城图(图五),无年代记载,仅附言“城内衙署庙宇已非旧制,存之以备参考”。旧城图所绘城之四隅为东南文昌庙、西南长春巷、东北草场、西北书院和左营游击,与此碑所述城东南、西南、东北三大工程完全一致,惟西北略有不同。依碑文所述,西北应为游击将军署,书院不应同时存在。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正定县志》卷11“学校(书院)”载有恒阳书院,另录有清赵文濂撰《重修恒阳书院碑记》及明赵南星撰《重修恒阳书院记》两篇碑文,将其内容相互补充印证,从而可梳理出恒阳书院在明代的兴废过程。县志载:恒阳书院在城西北隅,嘉靖二年(1523)知府王腾改天王寺为崇正书院,三十年(1551)御史杨选、知府孙续改书院曰恒阳,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以其乡士讥之,遂尽毁天下书院,十一年(1583)改游击将军署,四十一年(1613)御史傅振商、知府周光燮、推官魏运开协议捐锾别建游击署,赎回书院修葺之,赵南星为记。崇祯十一年(1638)知府范志完重修书院,改建六谕楼,十三年(1640)知府王追骏改为督学行署。赵南星撰《重修恒阳书院记》碑文云:“自江陵相国持权,其乡之士讥之,遂迁怒而尽毁天下之书院,正定故有恒阳至是废。壬午(万历十年)遂改为游击将军之署,壬子(万历四十年)当大比士,督学缺人,上命直指汝南傅公摄其事,得人为盛,遂决意兴复。明年正月檄府别建游击署,而以书院还……”赵文濂撰《重修恒阳书院碑记》有“崇祯末改为贡院”。由上可知:恒阳书院位于城西北,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初名崇正书院,知府王腾由天王寺改建而成。嘉靖三十年更名为恒阳书院。万历初年张居正为相,由于他的改革招致非议,尤其是一些书院的乡士更是言辞激烈,张居正因此下令尽毁天下书院。在这样的背景下,万历十年改恒阳书院为游击将军署。万历四十一年因人才稀缺,皇帝命御史傅振商于原址重修书院,并另建游击将军署。崇祯十三年改为督学行署,崇祯末改为贡院。由此可知,只有万历四十一年至崇祯十三年期间书院与游击将军署同时存在,因而推断县志中的这张旧城图应绘于这一时期。

四、县志载碑文中的几处错误

经与新发现的残碑碑文互校,发现清光绪《正定县志》所录碑文有漏字、错字现象共13处。其中漏字五处:第7行“重务本”应为“重农务本”;第11行“三工甫毕”应为“三大工甫毕”;第12行“欲成之”应为“欲竟成之”;第13行“吴公道行”应为“吴公讳道行”;第17行“肖梓潼”应为“肖自梓潼”。错字八处:第8行“嘉靖巳酉”应为“嘉靖己酉”;第10行“乃公委贤能”应为“乃分委贤能”;第20行“古圆明月夜著之”应为“乍圆明月夜者□之”;第25行“庶士之幸”应为“士庶之幸”;第26行“余初归议以俸余其与地”应为“余初归,拟以俸余易此地”。

《建文昌神祠记》碑文记述详尽,文章精练通畅,体现了撰文人深厚的文学素养。此碑原石的出土,为古代风水学、正定城的建筑发展及变革、正定历史名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可补正地方史志记载的不足和舛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附录: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所录碑文

真定为河北重地一大都会,迨我朝成祖文皇帝定鼎北平,遂为府郡,视夕益加重矣。其□分野应星文在昴毕间,其风俗重务本,其人习文武尚礼仪,表著河朔。顾城池环绕辽阔,厥内中隆□□□□□□□□□□四隅乃得其六,皆卑下,赤卤萑苇丛生,探丸之徒最易潜聚。堪舆家谓民罔阜安而文风亦未畅,盖坐此。曷培之?斯议□已久,然莫能举也。嘉靖巳酉,绵州□□□□□□□□□□□□□出守真定。公精于堪舆,弘毅有识略,岁辛亥周视城内,见四隅荒芜湫洼状,抚然太息,深以昔议为确,亟用荒度,议于四隅□□置公□□小民依附成□以为□□□□□□□□于抚台米脂艾公讳希纯、按台吉水项公讳廷吉皆报可。乃公委贤能卜吉经营,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草场,岁积草若干万束,以备军需。乾为书院,□三□□□□□聘名师造就之,今改为游击将军公署。坤为长春巷,驱诸贱户往居之,不得与良民错处,以正风俗。三工甫毕,公暨两台皆以迁代行,其巽隅议建文昌神祠者以俟。□□乃旧僚,抱夙嫌阴格不举,自壬子迄今万历丙申四十五年矣。中间抚台汶上吴公讳岳、南昌李公讳迁欲成之,缘虏警重大,兵务频仍,未遑也。今兹丁酉蕲州李公讳盛春□□□□鼎望,拜开府三稔矣,保厘工成,式择荛。适两庠诸生徐文业、马政和、李跃龙、唐秉忠辈具呈台下,公虚受斯议,慨然欲举之。真□临清方公讳元彦力赞之,井陉□宪□滨州吴公道行往来襄之,山阴郑公讳一麟继弭节嘉与之。郡大夫泰和杨公讳现清风美政,既奏最绩,于是议毅然引为己任,捐金易旧浮图守备葛九章畦地十余亩,偕□守□□□□□□□□□□城。王君讳梁、节判安阳刘君讳检、周至焦君讳蕃、郡理富顺王君讳纳言、邑侯江都徐君讳天宠指画规模,计□□□□□□□□□□□□□□□□□□□□□□□□□□□诸君蚤莫懂视之,郡大夫渭南秦公讳邻晋暨贰守安邑李君讳圭、郡理阳城贾君讳之凤继下车□□厥成,守备真定卫指挥体统行事李君讳一鹏、萧君讳□□□□□□□□成始终预之。工肇于万历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文昌神像肖梓潼,台址高耸,殿宇巍峨,不雕刻粉饰而庄严深邃。前有重门,后有堂有□,东西有号舍□□□□□□□□□□五步,南北长五十步。神祠每岁春秋致祭,礼肃牲洁,公主之。其号舍听诸生肄业,每月三校文字,郡大夫暨邑侯轮□□□□庠主博分视□,公提调品题之□□□□□□□□□□□□□□□□人俾守门户供洒扫。厥前南城壁立端延,其案山也,厥左东城屹然如藩,其左辅也,厥右新街沙水联接□□□□□□□□□□□□□□□□□□□□□□□□□□□□□□仓廒及诸庙宇□宫城楼橹俨然文峰也。清昼仰视城内,四浮图颠如列星,斯三隅中央所无矣。如康节所称,古圆明月夜著之,清辉□□□□慨然如身在云霄,而□□□□□□风吹面,令人神思舒爽,斯三隅中央所无矣。时有瑞雪,祠内外遍地瑶华,而神祠民居、两城楼橹有如玉妆,更生□□□□□□□□□□□□□□□□□□□□□□□□□□

之瞻拜不绝迹,于是四隅并称填实矣。未几,李公有新命拜留京,兵仕方公及瓜代杨公擢荆南兵宪。余曰:是举也,因执事者获悉往议,今告工竣,幸为志之□□□□文昌本正神福德遐被,载在搜神记甚详,海内都邑名胜之区皆有祠,正定昔无而今有之,非偶矣。昔□□□□□□□□□□□□□□□□□□□□□□□□□□□□□□□兹土和衷举废嘉惠一方,其朱子之家法乎?诚庶士之幸、前贤之光也。然自嘉靖壬子迄今四十□□□□□□□□□□□□□□□□□□□□□□□□□□□□□不易也,善事固有数哉。诸公宦迹赫载在口碑,不可殚述,兹盖其大者乎。余初归议以俸余其与地,筑读书轩□□□□□□□□□□□□□□□□□□□□□□□□□□

之如决江河,遂成佳事,余且有厚幸矣。遂再拜记之,系之词曰:维神之尊兮,繄星之精!于赫昭回兮□□□□□□□□□□□□□□□□□□□□□□□□□□□□□□□□□亿万斯年兮,式拱神京。后学罗文瑞摹勒上石

摄影、摹图:房树辉

拓片:杨会、王巧莲

————————

主要参考文献:

1.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

2.清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

3.《明史》卷225《列传第一百十三·梁梦龙》。

4.《梁氏族谱》。

5.《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第29行“后学罗文瑞摹勒上石”。罗文瑞,《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及《凉川文会》有载,字伯符,号阿痴,安徽歙县程坎人。家学渊源,工诗,能书善画。万历二年(1574)由同乡、大学者汪道毗推荐为李成梁书《医无间山铭》,王世贞跋谓其书得法于清臣(颜真卿)、诚悬(柳公权),遒庄而秀劲,时声誉全国。后奉母居伍城(今山东济宁),燕赵齐鲁间碑碣多出其手,传世的有《苏李泣别图》卷、《历代名医像》卷、故宫博物院藏《兰石图册》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幽兰竹石图》卷为梁梦龙作,图后有罗文瑞书赠梁梦龙的七言律诗一首和五言律诗四首,以及梁梦龙三子梁慈的跋语。

三、县志载旧城图年代推断

光绪版《正定县志》同时载有两张正定城图,一张为清光绪年间的城图(图四),另一张与之相对应的称为旧城图(图五),无年代记载,仅附言“城内衙署庙宇已非旧制,存之以备参考”。旧城图所绘城之四隅为东南文昌庙、西南长春巷、东北草场、西北书院和左营游击,与此碑所述城东南、西南、东北三大工程完全一致,惟西北略有不同。依碑文所述,西北应为游击将军署,书院不应同时存在。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正定县志》卷11“学校(书院)”载有恒阳书院,另录有清赵文濂撰《重修恒阳书院碑记》及明赵南星撰《重修恒阳书院记》两篇碑文,将其内容相互补充印证,从而可梳理出恒阳书院在明代的兴废过程。县志载:恒阳书院在城西北隅,嘉靖二年(1523)知府王腾改天王寺为崇正书院,三十年(1551)御史杨选、知府孙续改书院曰恒阳,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以其乡士讥之,遂尽毁天下书院,十一年(1583)改游击将军署,四十一年(1613)御史傅振商、知府周光燮、推官魏运开协议捐锾别建游击署,赎回书院修葺之,赵南星为记。崇祯十一年(1638)知府范志完重修书院,改建六谕楼,十三年(1640)知府王追骏改为督学行署。赵南星撰《重修恒阳书院记》碑文云:“自江陵相国持权,其乡之士讥之,遂迁怒而尽毁天下之书院,正定故有恒阳至是废。壬午(万历十年)遂改为游击将军之署,壬子(万历四十年)当大比士,督学缺人,上命直指汝南傅公摄其事,得人为盛,遂决意兴复。明年正月檄府别建游击署,而以书院还……”赵文濂撰《重修恒阳书院碑记》有“崇祯末改为贡院”。由上可知:恒阳书院位于城西北,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初名崇正书院,知府王腾由天王寺改建而成。嘉靖三十年更名为恒阳书院。万历初年张居正为相,由于他的改革招致非议,尤其是一些书院的乡士更是言辞激烈,张居正因此下令尽毁天下书院。在这样的背景下,万历十年改恒阳书院为游击将军署。万历四十一年因人才稀缺,皇帝命御史傅振商于原址重修书院,并另建游击将军署。崇祯十三年改为督学行署,崇祯末改为贡院。由此可知,只有万历四十一年至崇祯十三年期间书院与游击将军署同时存在,因而推断县志中的这张旧城图应绘于这一时期。

四、县志载碑文中的几处错误

经与新发现的残碑碑文互校,发现清光绪《正定县志》所录碑文有漏字、错字现象共13处。其中漏字五处:第7行“重务本”应为“重农务本”;第11行“三工甫毕”应为“三大工甫毕”;第12行“欲成之”应为“欲竟成之”;第13行“吴公道行”应为“吴公讳道行”;第17行“肖梓潼”应为“肖自梓潼”。错字八处:第8行“嘉靖巳酉”应为“嘉靖己酉”;第10行“乃公委贤能”应为“乃分委贤能”;第20行“古圆明月夜著之”应为“乍圆明月夜者□之”;第25行“庶士之幸”应为“士庶之幸”;第26行“余初归议以俸余其与地”应为“余初归,拟以俸余易此地”。

《建文昌神祠记》碑文记述详尽,文章精练通畅,体现了撰文人深厚的文学素养。此碑原石的出土,为古代风水学、正定城的建筑发展及变革、正定历史名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可补正地方史志记载的不足和舛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附录: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所录碑文

真定为河北重地一大都会,迨我朝成祖文皇帝定鼎北平,遂为府郡,视夕益加重矣。其□分野应星文在昴毕间,其风俗重务本,其人习文武尚礼仪,表著河朔。顾城池环绕辽阔,厥内中隆□□□□□□□□□□四隅乃得其六,皆卑下,赤卤萑苇丛生,探丸之徒最易潜聚。堪舆家谓民罔阜安而文风亦未畅,盖坐此。曷培之?斯议□已久,然莫能举也。嘉靖巳酉,绵州□□□□□□□□□□□□□出守真定。公精于堪舆,弘毅有识略,岁辛亥周视城内,见四隅荒芜湫洼状,抚然太息,深以昔议为确,亟用荒度,议于四隅□□置公□□小民依附成□以为□□□□□□□□于抚台米脂艾公讳希纯、按台吉水项公讳廷吉皆报可。乃公委贤能卜吉经营,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草场,岁积草若干万束,以备军需。乾为书院,□三□□□□□聘名师造就之,今改为游击将军公署。坤为长春巷,驱诸贱户往居之,不得与良民错处,以正风俗。三工甫毕,公暨两台皆以迁代行,其巽隅议建文昌神祠者以俟。□□乃旧僚,抱夙嫌阴格不举,自壬子迄今万历丙申四十五年矣。中间抚台汶上吴公讳岳、南昌李公讳迁欲成之,缘虏警重大,兵务频仍,未遑也。今兹丁酉蕲州李公讳盛春□□□□鼎望,拜开府三稔矣,保厘工成,式择荛。适两庠诸生徐文业、马政和、李跃龙、唐秉忠辈具呈台下,公虚受斯议,慨然欲举之。真□临清方公讳元彦力赞之,井陉□宪□滨州吴公道行往来襄之,山阴郑公讳一麟继弭节嘉与之。郡大夫泰和杨公讳现清风美政,既奏最绩,于是议毅然引为己任,捐金易旧浮图守备葛九章畦地十余亩,偕□守□□□□□□□□□□城。王君讳梁、节判安阳刘君讳检、周至焦君讳蕃、郡理富顺王君讳纳言、邑侯江都徐君讳天宠指画规模,计□□□□□□□□□□□□□□□□□□□□□□□□□□□诸君蚤莫懂视之,郡大夫渭南秦公讳邻晋暨贰守安邑李君讳圭、郡理阳城贾君讳之凤继下车□□厥成,守备真定卫指挥体统行事李君讳一鹏、萧君讳□□□□□□□□成始终预之。工肇于万历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文昌神像肖梓潼,台址高耸,殿宇巍峨,不雕刻粉饰而庄严深邃。前有重门,后有堂有□,东西有号舍□□□□□□□□□□五步,南北长五十步。神祠每岁春秋致祭,礼肃牲洁,公主之。其号舍听诸生肄业,每月三校文字,郡大夫暨邑侯轮□□□□庠主博分视□,公提调品题之□□□□□□□□□□□□□□□□人俾守门户供洒扫。厥前南城壁立端延,其案山也,厥左东城屹然如藩,其左辅也,厥右新街沙水联接□□□□□□□□□□□□□□□□□□□□□□□□□□□□□□仓廒及诸庙宇□宫城楼橹俨然文峰也。清昼仰视城内,四浮图颠如列星,斯三隅中央所无矣。如康节所称,古圆明月夜著之,清辉□□□□慨然如身在云霄,而□□□□□□风吹面,令人神思舒爽,斯三隅中央所无矣。时有瑞雪,祠内外遍地瑶华,而神祠民居、两城楼橹有如玉妆,更生□□□□□□□□□□□□□□□□□□□□□□□□□□

之瞻拜不绝迹,于是四隅并称填实矣。未几,李公有新命拜留京,兵仕方公及瓜代杨公擢荆南兵宪。余曰:是举也,因执事者获悉往议,今告工竣,幸为志之□□□□文昌本正神福德遐被,载在搜神记甚详,海内都邑名胜之区皆有祠,正定昔无而今有之,非偶矣。昔□□□□□□□□□□□□□□□□□□□□□□□□□□□□□□□兹土和衷举废嘉惠一方,其朱子之家法乎?诚庶士之幸、前贤之光也。然自嘉靖壬子迄今四十□□□□□□□□□□□□□□□□□□□□□□□□□□□□□不易也,善事固有数哉。诸公宦迹赫载在口碑,不可殚述,兹盖其大者乎。余初归议以俸余其与地,筑读书轩□□□□□□□□□□□□□□□□□□□□□□□□□□

之如决江河,遂成佳事,余且有厚幸矣。遂再拜记之,系之词曰:维神之尊兮,繄星之精!于赫昭回兮□□□□□□□□□□□□□□□□□□□□□□□□□□□□□□□□□亿万斯年兮,式拱神京。后学罗文瑞摹勒上石

摄影、摹图:房树辉

拓片:杨会、王巧莲

————————

主要参考文献:

1.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

2.清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

3.《明史》卷225《列传第一百十三·梁梦龙》。

4.《梁氏族谱》。

5.《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第29行“后学罗文瑞摹勒上石”。罗文瑞,《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及《凉川文会》有载,字伯符,号阿痴,安徽歙县程坎人。家学渊源,工诗,能书善画。万历二年(1574)由同乡、大学者汪道毗推荐为李成梁书《医无间山铭》,王世贞跋谓其书得法于清臣(颜真卿)、诚悬(柳公权),遒庄而秀劲,时声誉全国。后奉母居伍城(今山东济宁),燕赵齐鲁间碑碣多出其手,传世的有《苏李泣别图》卷、《历代名医像》卷、故宫博物院藏《兰石图册》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幽兰竹石图》卷为梁梦龙作,图后有罗文瑞书赠梁梦龙的七言律诗一首和五言律诗四首,以及梁梦龙三子梁慈的跋语。

三、县志载旧城图年代推断

光绪版《正定县志》同时载有两张正定城图,一张为清光绪年间的城图(图四),另一张与之相对应的称为旧城图(图五),无年代记载,仅附言“城内衙署庙宇已非旧制,存之以备参考”。旧城图所绘城之四隅为东南文昌庙、西南长春巷、东北草场、西北书院和左营游击,与此碑所述城东南、西南、东北三大工程完全一致,惟西北略有不同。依碑文所述,西北应为游击将军署,书院不应同时存在。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正定县志》卷11“学校(书院)”载有恒阳书院,另录有清赵文濂撰《重修恒阳书院碑记》及明赵南星撰《重修恒阳书院记》两篇碑文,将其内容相互补充印证,从而可梳理出恒阳书院在明代的兴废过程。县志载:恒阳书院在城西北隅,嘉靖二年(1523)知府王腾改天王寺为崇正书院,三十年(1551)御史杨选、知府孙续改书院曰恒阳,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以其乡士讥之,遂尽毁天下书院,十一年(1583)改游击将军署,四十一年(1613)御史傅振商、知府周光燮、推官魏运开协议捐锾别建游击署,赎回书院修葺之,赵南星为记。崇祯十一年(1638)知府范志完重修书院,改建六谕楼,十三年(1640)知府王追骏改为督学行署。赵南星撰《重修恒阳书院记》碑文云:“自江陵相国持权,其乡之士讥之,遂迁怒而尽毁天下之书院,正定故有恒阳至是废。壬午(万历十年)遂改为游击将军之署,壬子(万历四十年)当大比士,督学缺人,上命直指汝南傅公摄其事,得人为盛,遂决意兴复。明年正月檄府别建游击署,而以书院还……”赵文濂撰《重修恒阳书院碑记》有“崇祯末改为贡院”。由上可知:恒阳书院位于城西北,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初名崇正书院,知府王腾由天王寺改建而成。嘉靖三十年更名为恒阳书院。万历初年张居正为相,由于他的改革招致非议,尤其是一些书院的乡士更是言辞激烈,张居正因此下令尽毁天下书院。在这样的背景下,万历十年改恒阳书院为游击将军署。万历四十一年因人才稀缺,皇帝命御史傅振商于原址重修书院,并另建游击将军署。崇祯十三年改为督学行署,崇祯末改为贡院。由此可知,只有万历四十一年至崇祯十三年期间书院与游击将军署同时存在,因而推断县志中的这张旧城图应绘于这一时期。

四、县志载碑文中的几处错误

经与新发现的残碑碑文互校,发现清光绪《正定县志》所录碑文有漏字、错字现象共13处。其中漏字五处:第7行“重务本”应为“重农务本”;第11行“三工甫毕”应为“三大工甫毕”;第12行“欲成之”应为“欲竟成之”;第13行“吴公道行”应为“吴公讳道行”;第17行“肖梓潼”应为“肖自梓潼”。错字八处:第8行“嘉靖巳酉”应为“嘉靖己酉”;第10行“乃公委贤能”应为“乃分委贤能”;第20行“古圆明月夜著之”应为“乍圆明月夜者□之”;第25行“庶士之幸”应为“士庶之幸”;第26行“余初归议以俸余其与地”应为“余初归,拟以俸余易此地”。

《建文昌神祠记》碑文记述详尽,文章精练通畅,体现了撰文人深厚的文学素养。此碑原石的出土,为古代风水学、正定城的建筑发展及变革、正定历史名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可补正地方史志记载的不足和舛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附录: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所录碑文

真定为河北重地一大都会,迨我朝成祖文皇帝定鼎北平,遂为府郡,视夕益加重矣。其□分野应星文在昴毕间,其风俗重务本,其人习文武尚礼仪,表著河朔。顾城池环绕辽阔,厥内中隆□□□□□□□□□□四隅乃得其六,皆卑下,赤卤萑苇丛生,探丸之徒最易潜聚。堪舆家谓民罔阜安而文风亦未畅,盖坐此。曷培之?斯议□已久,然莫能举也。嘉靖巳酉,绵州□□□□□□□□□□□□□出守真定。公精于堪舆,弘毅有识略,岁辛亥周视城内,见四隅荒芜湫洼状,抚然太息,深以昔议为确,亟用荒度,议于四隅□□置公□□小民依附成□以为□□□□□□□□于抚台米脂艾公讳希纯、按台吉水项公讳廷吉皆报可。乃公委贤能卜吉经营,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草场,岁积草若干万束,以备军需。乾为书院,□三□□□□□聘名师造就之,今改为游击将军公署。坤为长春巷,驱诸贱户往居之,不得与良民错处,以正风俗。三工甫毕,公暨两台皆以迁代行,其巽隅议建文昌神祠者以俟。□□乃旧僚,抱夙嫌阴格不举,自壬子迄今万历丙申四十五年矣。中间抚台汶上吴公讳岳、南昌李公讳迁欲成之,缘虏警重大,兵务频仍,未遑也。今兹丁酉蕲州李公讳盛春□□□□鼎望,拜开府三稔矣,保厘工成,式择荛。适两庠诸生徐文业、马政和、李跃龙、唐秉忠辈具呈台下,公虚受斯议,慨然欲举之。真□临清方公讳元彦力赞之,井陉□宪□滨州吴公道行往来襄之,山阴郑公讳一麟继弭节嘉与之。郡大夫泰和杨公讳现清风美政,既奏最绩,于是议毅然引为己任,捐金易旧浮图守备葛九章畦地十余亩,偕□守□□□□□□□□□□城。王君讳梁、节判安阳刘君讳检、周至焦君讳蕃、郡理富顺王君讳纳言、邑侯江都徐君讳天宠指画规模,计□□□□□□□□□□□□□□□□□□□□□□□□□□□诸君蚤莫懂视之,郡大夫渭南秦公讳邻晋暨贰守安邑李君讳圭、郡理阳城贾君讳之凤继下车□□厥成,守备真定卫指挥体统行事李君讳一鹏、萧君讳□□□□□□□□成始终预之。工肇于万历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文昌神像肖梓潼,台址高耸,殿宇巍峨,不雕刻粉饰而庄严深邃。前有重门,后有堂有□,东西有号舍□□□□□□□□□□五步,南北长五十步。神祠每岁春秋致祭,礼肃牲洁,公主之。其号舍听诸生肄业,每月三校文字,郡大夫暨邑侯轮□□□□庠主博分视□,公提调品题之□□□□□□□□□□□□□□□□人俾守门户供洒扫。厥前南城壁立端延,其案山也,厥左东城屹然如藩,其左辅也,厥右新街沙水联接□□□□□□□□□□□□□□□□□□□□□□□□□□□□□□仓廒及诸庙宇□宫城楼橹俨然文峰也。清昼仰视城内,四浮图颠如列星,斯三隅中央所无矣。如康节所称,古圆明月夜著之,清辉□□□□慨然如身在云霄,而□□□□□□风吹面,令人神思舒爽,斯三隅中央所无矣。时有瑞雪,祠内外遍地瑶华,而神祠民居、两城楼橹有如玉妆,更生□□□□□□□□□□□□□□□□□□□□□□□□□□

之瞻拜不绝迹,于是四隅并称填实矣。未几,李公有新命拜留京,兵仕方公及瓜代杨公擢荆南兵宪。余曰:是举也,因执事者获悉往议,今告工竣,幸为志之□□□□文昌本正神福德遐被,载在搜神记甚详,海内都邑名胜之区皆有祠,正定昔无而今有之,非偶矣。昔□□□□□□□□□□□□□□□□□□□□□□□□□□□□□□□兹土和衷举废嘉惠一方,其朱子之家法乎?诚庶士之幸、前贤之光也。然自嘉靖壬子迄今四十□□□□□□□□□□□□□□□□□□□□□□□□□□□□□不易也,善事固有数哉。诸公宦迹赫载在口碑,不可殚述,兹盖其大者乎。余初归议以俸余其与地,筑读书轩□□□□□□□□□□□□□□□□□□□□□□□□□□

之如决江河,遂成佳事,余且有厚幸矣。遂再拜记之,系之词曰:维神之尊兮,繄星之精!于赫昭回兮□□□□□□□□□□□□□□□□□□□□□□□□□□□□□□□□□亿万斯年兮,式拱神京。后学罗文瑞摹勒上石

摄影、摹图:房树辉

拓片:杨会、王巧莲

————————

主要参考文献:

1.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

2.清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

3.《明史》卷225《列传第一百十三·梁梦龙》。

4.《梁氏族谱》。

5.《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明《建文昌神祠记》残碑考

程雅玲+房树辉【关键词】河北正定;明代;文昌祠;碑记;梁梦龙【摘要】2013年在正定城内出土了一通明代《建文昌神祠记》残碑,碑文主要记述了在城东南兴建文昌祠的过程。本文在对照清代县志所载碑文并进行补正的基础上,对古城四隅改造之背景及过程、文昌祠的兴建及功用进行了考证,同时认为此碑的撰文人应是明代正定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