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私玉万家佘玉奇画-佘玉奇山水画展将举行 佘玉奇山水画集 首发...
梁根祥
由于绘画风格的形成总是和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和美学取向有关,因而古往今来形成了各种风格不同的绘画流派。
中华大地,人杰地灵,风光各异。三山五岳险峻,丝绸之路苍茫;黄土高坡浑厚,中州大地宽广;青藏高原博大,黄河长江雄壮;岭南水乡秀丽,东北冰雪洁亮。
就表现冰雪洁白之质、圣洁之美而言,历代就出了不少名家与名作,如宋代范宽的《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元代黄公望的《九风雪霁图》,曹之白的《群山雪霁图》,明代宋旭的《峨嵋雪霁图》,清代弘仁的《西岩松雪图》等。当代专攻冰雪山水画的名家,当推黑龙江画院的于志学和黑龙江美术馆的李广滨,他们两人都致力于研究冰雪山水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在前人留白法和积粉法的基础上,前者以矾水入画用笔畅快淋漓取胜,后者以揉皱宣纸干笔皴点浑厚见长。
李广滨,1936年生于吉林省九台县,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黑龙江省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史馆馆员,黑龙江关东国画雾凇艺术研究院院长。1980年代,李广滨开始专门从事冰雪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形成独家“皱纸皴法”,即在全面揉皱的宣纸上先行扫、勾,定立大局,继而展开皴擦点染,于似是而非之处营造林木山石的姿态。形出纸上,意在笔先,取其神而不舍其形。其特点是大写意的水墨技法和工笔写实的视觉感受。皱纸皴法,如同破笔散锋、泼墨泼彩在笔墨用法上的大胆变革,让传统绘画焕然一新。李广滨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展览并为有关机构收藏。无论是即兴小品或是鸿篇巨制,李广滨的作品都能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冰雪山水为载体,表现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理想。
圣潔之美是李广滨冰雪山水画的灵魂。综观李广滨的作品,他不以某一具体景点为描绘对象,而是把家乡长白山冬天的山峦、霜林、树挂、雾淞、雪片、冰瀑等银装素裹的景物按照美的法则重新组合画面,追求一种“天地无私玉万家”的意境。冰雪其质晶莹,其色洁白,其感冷逸,其观澄澈,其景素净,在与人类长期的对话中,形成了质朴与圣洁的文化内涵。细读李广滨的画作,除了有“天上明河银作水,海中仙树玉为林”的感觉外,面对如此晶莹、圣洁的世界,也让人深感人间一切混浊与沉沦、一切的假丑恶都应与作者和观者无缘。
以墨求光是李广滨冰雪山水画的特色。中国画历来讲究用笔用墨,同时也讲究用光,当然这用光与画统一光源、明暗调子的用光不同,中国画的用光是意象光,服从于意境的布白安排,是一种画面境界的体现。黄宾虹在他黑润华滋的水墨山水中常有意留出一条或一块的光环或光点,使画面醒目和意境深远。李可染山水画的逆光处理更使传统国画意象光发展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李广滨为了表现“万顷光摇银世界”的冰雪光感,采用借纸留白、以地为雪、用墨求光的方法,把画面主体景物的霜林、雪树、冰山等留白,并在其周围用墨使图像突显出来。这种以墨求光的方法对比强烈,能使整个画面有“白珪诚自白,不如雪光妍”的效果,把中国画墨分五彩、光开万物的用光技法推向新的里程碑。
“揉纸+留白”是李广滨冰雪山水画的创新。很多收藏家都惊叹李广滨的冰雪山水画为何画得如此真切和深厚,特别是挂雪的树枝、银装的林木如何能画得如此精巧、生动。笔者曾目睹李广滨作画,他作画之前必将宣纸揉皱,然后干笔皴擦造型,在交叠的皱纸肌理中点染水墨,一气呵成。他巧妙利用宣纸揉皱的肌理表现冰枝雪叶,收到特殊的效果。在画面处理上他注意近景取其质,中景取其形,远景取其势,虚实相生,干湿结合,力求达到最佳境界。难怪看到《长白山雪晴》时,观者会油然产生唐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叹,《长白山天池》的飞雪又会使人联想到宋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的意境。至于《秋老枫红》则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另一境界了。
李广滨经过多年艰苦的探求,已在冰雪山水画的领域中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并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一个画家能形成别人所不能替代的风格是很难的,而把业已形成的风格推向极致更难。我们相信,以李广滨扎实的造型基础,丰富的人生阅历,旺盛的创作激情,刻苦的探索精神,必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冰雪山水画精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