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学馀游艺亦功夫”

贾西沙【摘要】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表现形式。本文以锦州市博物馆(以下简称我馆)珍藏的一幅清永瑢的《青绿山水图》谈起,以青绿山水的发展历程、创作技法、艺术形式为研究方向,以探究这幅《青绿山水图》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关键词】永瑢青绿山水画历史艺术价值在我馆的文物库房

贾西沙

【摘要】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表现形式。本文以锦州市博物馆(以下简称我馆)珍藏的一幅清永瑢的《青绿山水图》谈起,以青绿山水的发展历程、创作技法、艺术形式为研究方向,以探究这幅《青绿山水图》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永瑢 青绿山水画 历史 艺术价值

在我馆的文物库房里,珍藏着一幅清乾隆皇帝第六子永珞的《青绿山水图》。回忆起与这件文物的缘分还得从1997年的一天说起,当时已是深秋季节。市收购站的同事打来电话,说收购到一张绢本古画,也确认不了此画的作者等相关信息,不知是否有收藏价值,让我和博物馆的另一位老师过去看一下。我放下电话马上赶到了收购站。见到画后,我们为之一振。古画保存完好,没有破损痕迹,不需修复。此画为立轴绢本,纵153厘米,横66厘米,款识为“子臣永珞恭绘”。印章为“臣”朱文方印、“永珞”白文方印、“古希天子”朱文圆印、“口之赏玩”白文半通印、“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白文方印等。我和我馆的另一位老师当场对此画的真伪进行了初步鉴定,分别从画面的时代风格、书画家的个人风格,以及辅助依据如印章质料、纸和绢的时代特征、装裱形制、书画中的题跋、收藏印等方面做了初步的考证,认为此画应为永珞的真迹,弥足珍贵。市收购站以清单的形式将这幅《青绿山水图》移交给了锦州市博物馆。1997年以来,历任博物馆的馆长对此画都非常重视,曾找相关书画鉴定专家对此画进行了鉴定,经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现任馆长还请省文物保护中心和辽宁省博物馆的书画鉴定专家进行了鉴定,都毫无异议地认为此画为永珞的真迹。

永珞(1744—1790年),号九思主人,清乾隆皇帝第六子,纯惠皇贵妃苏氏所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奉旨过继为慎靖郡王允禧之嗣,后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封质郡王,三十八年(1772年)充四库全书馆总裁,四十四年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其书法得徐浩笔意,画花卉古淡苍逸,兼有少谷、沱江之胜,山水由烟客(王时敏)祖孙上窥大痴(黄公望),秀逸天成。永珞的父亲乾隆皇帝在诗、书、画方面皆有建树,诸子皆受其影响,永珞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诗、书、画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诣,并著有《九思斋诗钞》。只因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因而甚少有画作传世。

据悉,永珞传世的绘画作品不足30件。总的来说,其绘画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作品一般款识作小楷单行款,多书“奉敕恭画”,少见年款;第二类每遇节日或皇帝寿辰,向父皇进献作品,会书写“恭画或敬画”字样;第三类是为故友和亲友所作的画作,一般注明“皇六子”的身份。我馆所藏的这张作品从题款可推断应是为父皇进献所绘制的。

一、青绿山水画溯源

谈到清代的青绿山水,还得先从青绿山水画的起源说起。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起于六朝,盛于唐宋。其画境云蒸霞蔚、幽逸青冥,唐人在此基础上创作为金碧,并由此风靡九州、遗法后人。

隋代是青绿山水画兴盛的初期,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展子虔创造性地运用了青绿勾填的方法,结束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初级阶段,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以后唐代的绘画有很大的影响。

唐代是青绿山水画兴盛时期。盛唐时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将青绿山水画推向了高潮,形成了最具影响的山水画派。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青绿为质,金碧为文”用笔遒劲有力,刻画逼真,青绿着色,呈现的山川景物富丽堂皇、跌宕起伏。其子李昭道直接继承了李思训的画法,二李对中国山水画的贡献颇大,他们的作品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北宋初期,水墨山水画发挥着主导作用。到北宋后期,王希孟传世作品《千里江山图》富丽细腻、气势磅礴,是宋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

南宋时期,青绿山水画风复兴,从李思训父子一派的发展来看,以赵伯驹、赵伯辅兄弟俩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另外,现今存世的宋人册页中,亦有许多风格不同的青绿山水作品,虽是吉光片羽,但精彩纷呈。足以证明当时画青绿山水的高手颇多,从中也可管窥出宋代青绿画风盛行的体貌。

元代时期,水墨派山水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绿山水画被逐渐淡化了,这一时期的赵孟颊是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明代青绿山水画又一次兴起,其中以“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具有代表性。文徵明、仇英多作青绿山水,尤其是仇英,一生专攻青绿一派绘画。

清代以后,以水墨派为主的文人画盛极不衰,青绿山水画开始走向衰落。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王鉴、王翚虽也偶作青绿山水画,但在色与墨的结合上,不免显得简单和生硬,远不及文徵明的青绿之作。

清以后青绿山水画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中国绘画史上,文人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到元代的发展壮大,文人士大夫渐渐执掌了以后的山水画坛,“水墨渲淡”“逸笔草草”的艺术风格成为山水画坛的主流和品评艺术标准的规范。而青绿山水画所独有的审美经验、艺术规律及其创作技法却没能进入绘画理论的高层研究范围,也只能居于从属地位。到明代后期,因当时画家董其昌的画及其“南北宗”之说影响,对后世青绿山水画派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其次,青绿山水画的绘制不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对传统绘画有深刻的理解。另外画家还要具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且又需平心静气,一以贯之。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几天、几十天、数月或是历经数年才能绘制完成。作画实属不易,而绝对不是有耐性、能细致就可绘制青绿山水画的。

最后,青绿山水画所用的颜色,制作时极为复杂。相对来说,水墨画所需的颜色材料要简单得多。水墨画的颜色多以花青、赭石、藤黄为主,这些颜色可预先调胶制好,储存起来,用时极为方便。而青綠山水画所需的石青、石绿等主色,只能先研制成粉状,在使用时才可加胶调制。若石青、石绿在胶中浸之过久,就会颜色发灰毫无光泽,金色和银色的调制亦如石青、石绿。如果失去了青绿金碧的浓郁色彩,其画也就无法成立了。因此重彩颜色是青绿山水的关键,而重彩颜色的制作与应用的不便,又大大限制了青绿山水画的发展。

到了清代的青绿山水已经开始走向衰落,而永珞笔下的青绿山水独树一帜。其构图完整、笔意恬静、设色高雅,代表了清代青绿山水画的历史及艺术价值,也是留传下来为数不多的传世之作。

二、青绿山水画技法的研究

对于青绿山水画的技法,古人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勾:这是青绿山水画的第一步,它包括用笔和用墨。用笔要讲究笔力,就是古人讲的“骨法用笔”,用笔要苍老、轻松、厚重、圆润。勾法中,笔锋不宜变化太大,用墨也不要变化太大,以较浓的墨为宜,为后面的上色打基础。

皴:早期青绿山水画多无皴法,后发展多以小斧劈皴为之。但从我馆所藏的这幅《青绿山水图》中山的皴法来看,永珞很好地继承和运用了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的米点皴。

罩:技法上就是平涂。颜色加水调匀,笔上含水量适中,画时动作要快、要稳。永珞的这张画看上去艳丽明澈,实际上着色很薄,看起来却很厚重,这就是“水法”功夫深湛的表现。

提:以明度较亮的石色,画在较暗的颜色上,再用一支干净的笔沾清水分染。此法是从宋人工笔花鸟画中得来,永珞却用在了这张青绿山水画中,可见其新意。

烘:烘即烘托,多以较深的颜色将浅色托出,使其更为鲜明。此法与“提”正好相反。

三、永瑢《青绿山水图》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永珞一生短暂,但其在绘画艺术上的修养却深厚,此画不失为永珞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依据人物画的创作实践,归纳整理的绘画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被称之日“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青绿山水画也不例外,永珞的这张《青绿山水图》很好地诠释了古人的艺术法则,画面布局更富变化,繁复与清空者兼有,笔意率真,用笔细腻,工致醇雅,繁而不乱,极为用心。作品在创作技法上既保留了古人的笔意,又用心体会融入了个人的笔法。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物体的画法上,如草树、山石、云水、屋舍、舟桥、人物等处都有自己处理畫面的独到之处。画面近处之屋舍掩映在参差错落、苍莽深秀的群山之下,画面中部的建筑在层山叠嶂之中若隐若现,画面远景作舟帆远泊、汪洋大江、绝壁层巘,意趣盎然。另外,场景人物变化多端,有抬辇、谈天、骑驴、行走、相送、泛舟之人为整幅作品增添了生趣,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意。

对于“四时”的刻画,古人有这样的描述:“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士,冬山如老衲,各不相袭,各不相胜。”把自然景色拟人化,为我们鉴赏山水画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从画面看,永珞这张画描绘的应为四季中的“夏山如猛将”。

谈到这幅《青绿山水图》,还要说说中国画的构图。中国古代的画家,他们创作的腹稿大都不是建立在特定的视觉环境之下。他们并非对景创作,他们的最大自由是能够把视觉的经验转化成记忆、知识和感觉,摆脱了对景创作的局限。所以,中国画的构图向来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采用散点透视法(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画面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是仰视,能看高山。“深远”是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是平视,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上述的“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永珞这张《青绿山水图》应谓之深远。从风格样式看,构图的基本样式是之字形构图(又称S形构图)。所谓“易”者象也,之字形运动就是变化,就是延续,就是转化,就是周而复始。因此之字形构图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构图,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成的。永珞这张画是最为传统的之字形构图。

青绿山水分大青绿、小青绿。大青绿是全部着青绿,气派大方。小青绿为青绿山石中配上墨色,使其色彩丰富变化富有层次感。我馆所藏这幅永珞的《青绿山水图》应为小青绿山水。历代流传下来的青绿山水作品在画面艺术处理上非常多样,有金碧严整类,以满构图为主,造型严谨,极富装饰性,画面富丽堂皇。在石色的基础上多勾涂金色,是唐宋金碧青绿山水的典型画法,以宋人的《曲院莲香图》《悬圃春深图》(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等为代表。而精巧空灵类的布局紧凑,画面留有空白,虚实相生,所画景物只占画面一角或一部分,描绘得细致入微,意境开阔,引人入胜。如宋人画作《澄江青岫图》(藏故宫博物院)《江上青峰图》(藏台湾)。轻松雅致类则用笔轻松流畅,用色单纯高雅,不追求色彩的富丽堂皇,只求青绿色的微妙层次变化。上色与金碧严整类相比,较为清淡,青绿色的画面典雅而庄重,永珞的《青绿山水图》乃为轻松雅致一类。

虽然清代的青绿山水不及明代及明代以前兴盛,但我馆珍藏的这幅永珞的《青绿山水图》保存完好,结构严谨,画法细密,设色讲究法度,工整中见气势。在绘画技巧上表现出极深的功力,为当时一蹶不振的青绿山水画增添了一抹新意。永珞留世的画作不超过30件,可见我馆珍藏的这幅作品弥足珍贵。我们仿佛也透过这幅画看到了皇六子永珞摆脱世俗的羁绊与扼制,寄情于山水追求心灵宁静的超脱之情。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学馀游艺亦功夫”

贾西沙【摘要】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表现形式。本文以锦州市博物馆(以下简称我馆)珍藏的一幅清永瑢的《青绿山水图》谈起,以青绿山水的发展历程、创作技法、艺术形式为研究方向,以探究这幅《青绿山水图》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关键词】永瑢青绿山水画历史艺术价值在我馆的文物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