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淘几方老砚 静心、逸情及其他

淘几方老砚静心逸情及其他-身为台湾娱乐圈知名的姐妹花,大S、小S的工作、感情、生活都有超...贾列克【编者按】藏品暴利的虚火,已经被低位运行的实体经济“摁”到了谷底。想快进快出捞一把走人的投资群体不仅搅浑了本属于小众群体的“藏界”,自身也遍体鳞伤!拍场上除了那些公认“硬通货”的熟面孔在支撑门面,场上场下用

淘几方老砚 静心 逸情及其他-身为台湾娱乐圈知名的姐妹花,大S、小S的工作、感情、生活都有超...

贾列克

【编者按】藏品暴利的虚火,已经被低位运行的实体经济“摁”到了谷底。想快进快出捞一把走人的投资群体不仅搅浑了本属于小众群体的“藏界”,自身也遍体鳞伤!拍场上除了那些公认“硬通货”的熟面孔在支撑门面,场上场下用“惨淡”二字形容实不为过。其实在大浪淘沙之际,在围观起哄的群体散去之时,对真正喜欢老物件又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来说,文玩杂项此时正好“介入”!而且它承载的历史、文化人文、工艺潜质,比某些貌似富丽堂皇而又匠气十足的官窑、官家制作要丰富得多!本文作者也恰在这时,寄来了他的认知和鉴赏……

生活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于眼花缭乱各式潮起潮落的间隙,偶有拙文见诸报端,三五个已过不惑之年的老朋友聚在一起,蹦出平和、淡然、随意就好的字眼实属幸焉。尽管快节奏的生活,一觉醒来仍牵扯着我们,但毕竟身边已有人腻味了繁缛、迅达,渴望从内心寻找久违的自我、舒缓的自我、实实在在开心每一天的自我。

收藏确实是抛弃喧嚣的好方法之一,诸如品茶、读书之类。但由于投资、投机、资本批量染指收藏领域,加之炒作、跟风,一拨一拨书画、瓷杂、名家作品、海外回流等物件价格被快速推升,已然让平民收藏者、喜好者不知所措。而报刊电视节目片面引导的“保值”“增值”的憧憬,让一般人对收藏的价值及认知相当迷惘,甚至对是否有既可把玩养性,又可升值或保值物件存世一度产生怀疑。

现在老的端砚或许可以一试。

纵观历代,老的端砚我们是指民国以前。其实石质最好、石品最佳,实用和人文内在潜质最高当属明清两代,再苛求一点,清代的端砚从目前综合看,用拍行的俗语其最具价值洼地的特征。

原因之一是在书画、玉器、青铜器等物件造假的水平令人惊叹、无奈的同时,端砚以其特殊的石品、石质、石性造假者基本上还未染指,起码它要发墨呀!

原因之二是其不属于炫富、金玉其外的华丽之类。例如瓷器,从唐代后古人就在釉色上下足了功夫。各种单色釉瓷各领风骚,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甚至浅绛彩无不让喜瓷者眼花缭乱,而应运相伴而生的多样纹饰其华丽、形象、动感、唯妙更是直接通过眼球直抵心脾,这让外行人都产生将漂亮收入怀中的欲望,难怪连外国人都能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美而加入收藏者的行列。

再如易于把玩、装饰的玉器,富丽堂皇的金银器,之所以价格屡刷新高,也因为它特有的光泽、润亮、色彩,甚至还可馈赠、变现等等。

原因之三在于追求快捷、新奇、方便已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主旋律,书信往来都成为了稀罕事,更不用说砚磨、挥毫、红袖添香那恍如隔世的东西,它的实用价值已被绝大多数人忽略。80后、90后压根就不知晓文房四宝的妙趣。

再者,端砚的存世量还没到物以稀为贵的境地,淘一两方老砚不仅价格合理,即使在网上淘也并非难事,近几十年因现代机器设计的先进,端砚逐渐由实用性向艺术观赏性转变,现代端砚造型式样日渐丰富,呈现出注重品牌设计、样式新颖、造型美观的趋势发展,市场的价格倒挂,远远高于老砚。

论四大名砚的历史,澄泥砚最为悠久,但端砚却以其致密、细腻、幼嫩、温润以及浑然天成的色彩和花纹而独步天下。论述端砚的专著文章已不在少数,古今雅士均有高论传世,唐代著名的诗人李贺就十分钟情地赞叹道: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本文笔者无意宏论端砚的历史、地理环境、各种坑口的特征、千姿百态的石纹以及出神入化繁复的雕刻作品,仅仅就手头现有的三方清代老砚和读者们分享本人的把玩和鉴赏心得,以期这一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品种得到更多人认识喜爱、呵护、交流,对于其能否在价值上突破洼地、实至名归,那是市场的事。

端砚不同于其他种类的藏品,无论你“包装”多么华美、精巧,石质永远是第一位的。现代端砚由于设计、雕刻、取材的巧妙而增加了不少附加值,但有一点业内人士皆具共识,即从明太祖的1390年始端溪石问世,到明末刚好开采到最精华石料外壳,也就是说,在清一代出品的端溪砚石质最美、最细腻、最幼滑、最致密。这也是本文呈几方清代端砚的初衷之一。

这三方砚,算不上清代端砚的极品,也没有顶级名家的名字落款,但其共性的东西不少。

其一,石质细实、致密,上手的感觉与现代同等体质的端砚相比,前者稍压手。

其二,研磨处用手轻轻抚摸滑过,其细腻、幼滑、洁柔的触感明显胜过现代端砚,若其同现代端砚放一起抚摸,差异立现。

其三,构图简洁,拒绝繁复,可赏,可玩,可用。反观今日的端砚,有不少精工细刻,随形就势、巧夺天工的作品,但无法研磨,或别扭不便,或砚池过小,无法施展,恐怕因为不少人过分取巧外观,偏把砚台当奇石对待了。

其四,石品花纹自然生成,不刻意堆砌。所谓石品,也就是指端砚石上的自然花纹,从宋代始古人就极其看重石品,端砚石品种类之多,形状色泽之丰富是其他砚种难以比匹的。

其五,端砚主流紫色色彩引领喜爱者向往、憧憬、展示、交流甚至炫耀。难怪将众多中华民族文化精粹推向顶峰的乾隆皇帝偏爱端砚,也许正是因为有王者之气、快乐与福祉相伴的紫色调因素在里面。

文中所示三方老砚的规格基本相似,长方体,尺寸分别是长24.3cm、宽16.3cm、高3cm(见图1),长25.5cm、宽16.3cm、高3.5cm(见图2),长25.4cm、宽16.3cm、高3.5cm(见图3)。三方砚通体泛紫呈紫色的形态,青紫带红,颜色过渡均匀。从三方砚石品的花纹和石质的紧密、幼嫩等综合考量,其可谓端砚老坑中石质最好的坑仔岩石料。用手指敲之,“笃笃”木声自然发出,用手抚摸,嫩滑无比、清凉静心,凉中透出温润,手指按下、收起,隐现滋润返潮现象。难怪古人形容其润泽,几乎达到“呵气可研”的奇效,这是因为石料经年浸渍于水中,石层中杂质被水分解,使研石净化,进而下墨快、发墨好、贮水不涸。

三方砚的石品花纹简单相似,除了图1砚池右上方如泪滴般的“石眼”外,三方砚的四周皆布满“鹧鸪斑”纹夹杂少许“金银线”。笔者估计三方砚的雕刻虽非出自一人之手,但石料应为一“母”所生,时间相差不足百年。

此三方砚秉持明代遗风,不求奢华,意在简洁。保持着传统的良好寓意,如龙,如凤,如太平有象。因古人与今人对端砚的使用确有不同,三方端砚无论哪种刻纹,绝不影响其研墨的主要功能,刻纹仅是点缀、烘托,若按瓷画标准来看,其正、反面的纹样除图1外均属平平凡凡,倒是反面纹样与文字值得玩味。

图3用隶书刻的文字为“子子孙孙永保用”,刻纹为一荷叶口边花盆,意在教后人用功、潜心,告诫后人书中自有黄金屋,繁花似锦不远处。善良的臣民们循规蹈矩、好学上进的纯朴遗风一览无余。

图2纹样上纹刻着百花之首的牡丹,行书刻的文字为“王者得此宝,能令外国归服”。当时的清王朝,在道光帝沾完了前朝的最后光环后,国事江河日下,已挡不住隆隆的洋枪洋炮声。远离京城的端州山河边,老百姓们的不平以及不甘屈辱的民心,甚至还有老百姓的天真,都从一个端砚雕刻师傅的手中用另一种形式涓涓地流淌出来。因此笔者据此推断这三方砚应属清中晚期的作品。

图1的文人气息更胜一筹。此砚的刻图为一游水龙荡漾在海面上,龙背驮一小方蓄墨池,砚池中右上方的“石眼”恰似蓄墨池中一滴淡淡的墨汁不经意的滴下,上下呼应。反面雕刻一只矫健异常的麒麟,呈祥瑞之气。“贤、润、坚”三个字是一个人的品德、品性、性格的典范要求,含有民族传统的最精彩部分。

图1砚的落款为王素。从上述并不敢断言此砚是王素专用或定制,但其落款对比清代大画家王素的印章倒是如出一辙。王素从出生到去世的84年里,恰好从乾隆到光绪,历经六位清朝皇帝,王素自道光初起享誉于画坛,凡人物、花鸟、虫鱼无所不妙,从这一点论证,此三方砚断代为清中晚期应无不妥。

总而言之,无论从养性、静心、逸情,还是积淀文化、穿越历史、赏玩物之精华,或是收藏、保值、传世,在投机资本尚未扫荡到老端砚这一小块藏品领域时,不妨淘两方老砚,或赏或玩或试着研磨两下,便能体会到古人所云:笔精墨良,人生一乐。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淘几方老砚 静心、逸情及其他

淘几方老砚静心逸情及其他-身为台湾娱乐圈知名的姐妹花,大S、小S的工作、感情、生活都有超...贾列克【编者按】藏品暴利的虚火,已经被低位运行的实体经济“摁”到了谷底。想快进快出捞一把走人的投资群体不仅搅浑了本属于小众群体的“藏界”,自身也遍体鳞伤!拍场上除了那些公认“硬通货”的熟面孔在支撑门面,场上场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