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承德县闫杖子村出土的金代窖藏铁器

佟淑华【关键词】承德县;闫杖子村;窖藏铁器;金代【摘要】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发现一批铁器,共6件,包括双耳镂空高足铁釜2件,三足铁盘1件,敛口铁罐2件,六耳圜底铁釜1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该处是一处金代窖藏。本文对这6件铁器做了介绍。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村民在自家地里取土时发

佟淑华

【关键词】承德县;闫杖子村;窖藏铁器;金代

【摘要】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发现一批铁器,共6件,包括双耳镂空高足铁釜2件,三足铁盘1件,敛口铁罐2件,六耳圜底铁釜1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该处是一处金代窖藏。本文对这6件铁器做了介绍。

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村民在自家地里取土时发现一批铁器,承德县文物管理所立刻派人赶赴现场调查。

上谷乡闫杖子村位于承德县东南部,地处白马河上游,西距县城24.5公里,东北界平泉县,西邻甲山镇,南连满杖子乡。所处地势较为平坦,东高西低,地表为淋溶褐土土壤,现为农用耕地。文物出土地点位于闫杖子村西北约5米处,在承德县与平泉县交界处,地面散落有大量青色碎瓦块。此次共出土铁器6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此处应是一处金代窖藏。出土的文物现由承德县博物馆收藏。下面分别对这6件铁器做介绍:

1.双耳镂空高足铁釜直口,唇沿内卷,弧腹,喇叭形镂空圈足。口径34.7厘米,最大腹径112厘米,高37.5厘米。口沿处附两个对称的竖耳,耳宽 12.5厘米,高6厘米。底足残断,足高8.6厘米,足底直径18厘米(封三,1)。

2.双耳镂空高足铁釜口径25厘米,最大腹径 82厘米,高30厘米,喇叭形镂空圈足,足高9厘米,足底直径 16厘米。直口,方唇,深腹,下接镂空圈足。口外接桥形双耳,两耳高度不一。腹壁正中有铸缝一道,系双范合铸,下腹部有一处4×1厘米的破损洞。釜底正中向下伸出一扁形立柱,但未及底,用途不明(封三,2)。

3.三足铁盘口径46厘米,高14.5厘米。宽折沿,沿宽4厘米。腹壁略斜收,下承三锥形足,足外撇,足高9厘米。盘沿有一处缺损,一处裂缝(封三,3)。

4.敛口铁罐口径26厘米,沿宽2.8厘米,最大腹径138厘米,底径14厘米,高30.5厘米。平口内敛,丰肩,鼓腹,下腹斜收,小平底。口沿下饰两道凹弦纹,肩部三道凸弦纹,最大腹径处饰一道凸棱。口沿至下腹有一裂纹(封三,4)。

5.敛口铁罐口径25厘米,高29.5厘米。形制、装饰均与上一件基本相同,尺寸略小。平口内敛,丰肩,鼓腹,小平底。口沿下饰两道凸弦纹,肩部饰四道凸弦纹,腹径最大处饰一道凸棱。保存基本完整(封三,5)。

6.六耳圜底铁釜口径33厘米,沿宽2厘米,最大腹径118厘米,底径6厘米,高21.5厘米,耳距口沿4.6厘米。平口,圆腹,圜底。肩部均匀地分布着六只耳。耳为长方形,宽3厘米,长8.5厘米。口沿下有三道凸弦纹。保存基本完整(封三,6)。

这几件铁器造型独特,制作精良,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地域特征。六耳圜底铁釜与辽宁[1]、北京[2]、内蒙古[3]及河北宣化[4]、廊坊[5]多地出土的金代六铁釜基本相同,应是金代的典型生活用具,从而可确定这个窖藏的年代为金代。至于双耳镂空高足铁釜,在上述金代遗存中均未见到,与其类似的是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北朝铁釜(图一),只是腹部更深[6]。北朝至金代相隔至少五六百年,而作为主要生活用具的釜,在形制上却变化不大。闫杖子村铁器窖藏的发现,为承德县金代政治、经济及生活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

————————

[1]俊岩,林茂雨,刘焕民:《新民法哈牛金代窖藏铁器》,《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2期。

[2]苏天钧:《北京市出土的辽金铁器》,《考古》1963年3期。

[3]邵清隆:《内蒙古霍林河矿区金代界壕边堡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4期。

[4]陶宗冶:《河北宣化发现的金代窖藏》,《考古》1987年12期。

[5]刘化成:《河北廊坊安次区出土金代遗物》,《文物春秋》1990年2期 。

[6]见内蒙古博物院官网,http://www.nmgbwy.com/Appreciateinfo.aspx?id=10212&&name=文物鉴赏>古代文物>杂项>双耳铁釜。

〔责任编辑:成彩虹〕

【关键词】承德县;闫杖子村;窖藏铁器;金代

【摘要】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发现一批铁器,共6件,包括双耳镂空高足铁釜2件,三足铁盘1件,敛口铁罐2件,六耳圜底铁釜1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该处是一处金代窖藏。本文对这6件铁器做了介绍。

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村民在自家地里取土时发现一批铁器,承德县文物管理所立刻派人赶赴现场调查。

上谷乡闫杖子村位于承德县东南部,地处白马河上游,西距县城24.5公里,东北界平泉县,西邻甲山镇,南连满杖子乡。所处地势较为平坦,东高西低,地表为淋溶褐土土壤,现为农用耕地。文物出土地点位于闫杖子村西北约5米处,在承德县与平泉县交界处,地面散落有大量青色碎瓦块。此次共出土铁器6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此处应是一处金代窖藏。出土的文物现由承德县博物馆收藏。下面分别对这6件铁器做介绍:

1.双耳镂空高足铁釜直口,唇沿内卷,弧腹,喇叭形镂空圈足。口径34.7厘米,最大腹径112厘米,高37.5厘米。口沿处附两个对称的竖耳,耳宽 12.5厘米,高6厘米。底足残断,足高8.6厘米,足底直径18厘米(封三,1)。

2.双耳镂空高足铁釜口径25厘米,最大腹径 82厘米,高30厘米,喇叭形镂空圈足,足高9厘米,足底直径 16厘米。直口,方唇,深腹,下接镂空圈足。口外接桥形双耳,两耳高度不一。腹壁正中有铸缝一道,系双范合铸,下腹部有一处4×1厘米的破损洞。釜底正中向下伸出一扁形立柱,但未及底,用途不明(封三,2)。

3.三足铁盘口径46厘米,高14.5厘米。宽折沿,沿宽4厘米。腹壁略斜收,下承三锥形足,足外撇,足高9厘米。盘沿有一处缺损,一处裂缝(封三,3)。

4.敛口铁罐口径26厘米,沿宽2.8厘米,最大腹径138厘米,底径14厘米,高30.5厘米。平口内敛,丰肩,鼓腹,下腹斜收,小平底。口沿下饰两道凹弦纹,肩部三道凸弦纹,最大腹径处饰一道凸棱。口沿至下腹有一裂纹(封三,4)。

5.敛口铁罐口径25厘米,高29.5厘米。形制、装饰均与上一件基本相同,尺寸略小。平口内敛,丰肩,鼓腹,小平底。口沿下饰两道凸弦纹,肩部饰四道凸弦纹,腹径最大处饰一道凸棱。保存基本完整(封三,5)。

6.六耳圜底铁釜口径33厘米,沿宽2厘米,最大腹径118厘米,底径6厘米,高21.5厘米,耳距口沿4.6厘米。平口,圆腹,圜底。肩部均匀地分布着六只耳。耳为长方形,宽3厘米,长8.5厘米。口沿下有三道凸弦纹。保存基本完整(封三,6)。

这几件铁器造型独特,制作精良,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地域特征。六耳圜底铁釜与辽宁[1]、北京[2]、内蒙古[3]及河北宣化[4]、廊坊[5]多地出土的金代六铁釜基本相同,应是金代的典型生活用具,从而可确定这个窖藏的年代为金代。至于双耳镂空高足铁釜,在上述金代遗存中均未见到,与其类似的是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北朝铁釜(图一),只是腹部更深[6]。北朝至金代相隔至少五六百年,而作为主要生活用具的釜,在形制上却变化不大。闫杖子村铁器窖藏的发现,为承德县金代政治、经济及生活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

————————

[1]俊岩,林茂雨,刘焕民:《新民法哈牛金代窖藏铁器》,《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2期。

[2]苏天钧:《北京市出土的辽金铁器》,《考古》1963年3期。

[3]邵清隆:《内蒙古霍林河矿区金代界壕边堡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4期。

[4]陶宗冶:《河北宣化发现的金代窖藏》,《考古》1987年12期。

[5]刘化成:《河北廊坊安次区出土金代遗物》,《文物春秋》1990年2期 。

[6]见内蒙古博物院官网,http://www.nmgbwy.com/Appreciateinfo.aspx?id=10212&&name=文物鉴赏>古代文物>杂项>双耳铁釜。

〔责任编辑:成彩虹〕

【关键词】承德县;闫杖子村;窖藏铁器;金代

【摘要】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发现一批铁器,共6件,包括双耳镂空高足铁釜2件,三足铁盘1件,敛口铁罐2件,六耳圜底铁釜1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该处是一处金代窖藏。本文对这6件铁器做了介绍。

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村民在自家地里取土时发现一批铁器,承德县文物管理所立刻派人赶赴现场调查。

上谷乡闫杖子村位于承德县东南部,地处白马河上游,西距县城24.5公里,东北界平泉县,西邻甲山镇,南连满杖子乡。所处地势较为平坦,东高西低,地表为淋溶褐土土壤,现为农用耕地。文物出土地点位于闫杖子村西北约5米处,在承德县与平泉县交界处,地面散落有大量青色碎瓦块。此次共出土铁器6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此处应是一处金代窖藏。出土的文物现由承德县博物馆收藏。下面分别对这6件铁器做介绍:

1.双耳镂空高足铁釜直口,唇沿内卷,弧腹,喇叭形镂空圈足。口径34.7厘米,最大腹径112厘米,高37.5厘米。口沿处附两个对称的竖耳,耳宽 12.5厘米,高6厘米。底足残断,足高8.6厘米,足底直径18厘米(封三,1)。

2.双耳镂空高足铁釜口径25厘米,最大腹径 82厘米,高30厘米,喇叭形镂空圈足,足高9厘米,足底直径 16厘米。直口,方唇,深腹,下接镂空圈足。口外接桥形双耳,两耳高度不一。腹壁正中有铸缝一道,系双范合铸,下腹部有一处4×1厘米的破损洞。釜底正中向下伸出一扁形立柱,但未及底,用途不明(封三,2)。

3.三足铁盘口径46厘米,高14.5厘米。宽折沿,沿宽4厘米。腹壁略斜收,下承三锥形足,足外撇,足高9厘米。盘沿有一处缺损,一处裂缝(封三,3)。

4.敛口铁罐口径26厘米,沿宽2.8厘米,最大腹径138厘米,底径14厘米,高30.5厘米。平口内敛,丰肩,鼓腹,下腹斜收,小平底。口沿下饰两道凹弦纹,肩部三道凸弦纹,最大腹径处饰一道凸棱。口沿至下腹有一裂纹(封三,4)。

5.敛口铁罐口径25厘米,高29.5厘米。形制、装饰均与上一件基本相同,尺寸略小。平口内敛,丰肩,鼓腹,小平底。口沿下饰两道凸弦纹,肩部饰四道凸弦纹,腹径最大处饰一道凸棱。保存基本完整(封三,5)。

6.六耳圜底铁釜口径33厘米,沿宽2厘米,最大腹径118厘米,底径6厘米,高21.5厘米,耳距口沿4.6厘米。平口,圆腹,圜底。肩部均匀地分布着六只耳。耳为长方形,宽3厘米,长8.5厘米。口沿下有三道凸弦纹。保存基本完整(封三,6)。

这几件铁器造型独特,制作精良,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地域特征。六耳圜底铁釜与辽宁[1]、北京[2]、内蒙古[3]及河北宣化[4]、廊坊[5]多地出土的金代六铁釜基本相同,应是金代的典型生活用具,从而可确定这个窖藏的年代为金代。至于双耳镂空高足铁釜,在上述金代遗存中均未见到,与其类似的是内蒙古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北朝铁釜(图一),只是腹部更深[6]。北朝至金代相隔至少五六百年,而作为主要生活用具的釜,在形制上却变化不大。闫杖子村铁器窖藏的发现,为承德县金代政治、经济及生活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

————————

[1]俊岩,林茂雨,刘焕民:《新民法哈牛金代窖藏铁器》,《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2期。

[2]苏天钧:《北京市出土的辽金铁器》,《考古》1963年3期。

[3]邵清隆:《内蒙古霍林河矿区金代界壕边堡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4期。

[4]陶宗冶:《河北宣化发现的金代窖藏》,《考古》1987年12期。

[5]刘化成:《河北廊坊安次区出土金代遗物》,《文物春秋》1990年2期 。

[6]见内蒙古博物院官网,http://www.nmgbwy.com/Appreciateinfo.aspx?id=10212&&name=文物鉴赏>古代文物>杂项>双耳铁釜。

〔责任编辑:成彩虹〕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承德县闫杖子村出土的金代窖藏铁器

佟淑华【关键词】承德县;闫杖子村;窖藏铁器;金代【摘要】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发现一批铁器,共6件,包括双耳镂空高足铁釜2件,三足铁盘1件,敛口铁罐2件,六耳圜底铁釜1件。经对出土器物进行分析,认为该处是一处金代窖藏。本文对这6件铁器做了介绍。2011年6月,承德县上谷乡闫杖子村村民在自家地里取土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