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收藏家大会聚焦丝绸之路
王菁菁
海内外华人收藏家如何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收藏和保护丝绸之路古代艺术品?如何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2016年11月25日,2016第五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暨“一带一路”收藏文化研讨会在沪举行,200多位海内外收藏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建言献策。
本届大会以“弘扬丝路精神,提高鉴藏水平”为主题。在当天的多场主题演讲中,到场嘉宾围绕丝绸之路、文物保护、中国文化影响力、民营博物馆政策环境,以及艺术品收藏拍卖等关键词各抒己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来自中国内地、港台以及日本的知名收藏家与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对收藏的真知灼见。
《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举办以来,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秉承“传承文明,保护遗产,促进交流,颐养情致”的宗旨,通过举办雅集、文献出版、展览等活动,旨在促进海内外华人收藏家的团结,提升收藏家的素养,做好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华文化遗产工作,传播中华文明。时至今日,该项活动已成为上海又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与此同时,作为第五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的专题展览——“丝绸之路民间收藏文物精品展”也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举行。据介绍,此次展览展出了北京、上海、陕西、河南、浙江、江苏等地民间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收藏的精品。通过这些成果,观众能从中感受到当前内地藏家在丝绸之路收藏领域中所做的努力。
妙语连珠之一:丝路之路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从16世纪中叶起至之后的400年间,莫高窟处于无人管理,任人破坏、偷盗的状态。直到1944年收归国有,才开始了莫高窟保护管理的历史。近年来,随着莫高窟游客持续攀升,我们创新了旅游开放与保护结合的管理。比如坚持常年监测开放洞窟微环境变化,开展莫高窟日游客承载量研究,通过游客、洞窟及其微环境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根据得出的莫高窟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科学数据,改变过去游客单一参观洞窟的模式,建立了观赏数字电影和参观洞窟相结合的参观模式。达到了既有效保护洞窟文物,又让游客得到更好的参观体验的目的,这个创新得到了游客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徐文堪(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我们要有一个世界的眼光,不要只看到我们国内的东西,特别是要看到整个世界,看到各种文明留下来的很重要的文化遗产,因为我们现在说的“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有60多个,跟这60多个国家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文明产物,我们都可以关注,都可以收藏。另外,我们对丝绸之路的研究还需要继续探索,因为很多东西确实我们现在还不了解,这使我们感到惭愧,希望在未来能够有一个长足的进展,这样才能对人类、对世界的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妙语连珠之二:文化影响力
王鲁湘(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人):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可能找不出哪样东西能够像中国外销瓷一样,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习俗、多文化共同参与创造的载体。1000多年间,瓷器始终居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核心,在欧亚大陆进行远距离的文化传布,而且深入所到之处当地原有的生活。通过这一物质载体,不同国度的制作者、购买者和欣赏者的风俗信仰与文化心理等等精神层面的东西,都化作具体的器型、图案和绘画,非常清晰地流露和表达在瓷器之上。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到东方寻求瓷器是促成全球化壮举的伟大开篇。外销瓷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代表了中国瓷器一个时期的辉煌,中国的瓷器要想恢复往日的光辉,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汪涌豪(复旦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我想,各行各业都可以有自己用来理解中国人方式的方法,如果我们认真去做的话,这种传承与创新的方式一定能够推动我们的文化介入到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创造中。在华夏文明的开拓成长期,通过丝绸之路,中西文明有过非常频密的交流。如何经由“一带一路”的“新丝路”,输出与传播华夏传统文化,应成为今天收藏界提升自己、光大自己的努力方向。
王纯杰(喜马拉雅美术馆前馆长、策展人):很多人问我敦煌的艺术跟当代艺术的关系,好像两者没有关系,其实是有一个共同脉络的,因为丝路文化影响了整个艺术发展的轨迹,敦煌是其中一个。大家知道,敦煌艺术是中国艺术的高峰,造型、线条、构图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敦煌艺术其实也在变化,你可以看到,它最初是非常浓烈的颜色,后来强调的是飘逸的线条,而且也是清秀变丰满的过程。禅文化传到日本,产生茶道、花道等东方生活艺术及美学。日本的东方艺术和美学流传欧洲,对西方现代艺术又产生了重要影响。
妙语连珠之三:文化影响力
祝君波(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收藏家的第一要义是要有人文情怀,要有责任感,我们是为了保存和传承文明的物证;第二,现在文献的价格在艺术品市场是很低的,但文献a大多仅此一件,所以更为稀缺,应该得到重视;第三,收藏者的收藏行为要有个性,不要跟风;第四,要改变厚古薄今的收藏观。2008年我在创建华人收藏家大会的时候,有幸拜访了王世襄先生。他跟我说,自己知道书画最好,但“我没钱收,我是人舍我取”。他的收藏态度给我们很多启发——收藏的道路条条通羅马,不要拥挤在官窑、珍稀书画的一条道上。
千石唯司(日本收藏家):我从30岁开始收藏铜镜,到今天也有将近38年的时间了,一共收藏从殷商到北宋的铜镜315枚,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当时藏家的,他们的子孙纷纷把这些收藏品卖了出来。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购藏经历,所以我觉得自己的收藏如果将来被子孙卖掉,非常可惜。在和妻子进行了仔细商量后,两年前,我把大部分的收藏都捐赠给了日本当地的兵库县政府,因为只有在那里,相信多年后这些镜子还会在一起,能够让大家观赏到它们。
章利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藏品交易主要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收藏不等于艺术,也不等于收藏品市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收藏门类,新的收藏品种层出不穷。收藏领域不再也不必局限于所谓“艺术品”——这不仅是因为不少有意义的自然物品会成为藏品,而且也是由于不少被收藏的人工制品直到后来才被归入艺术品行列。就其地位和作用而言,藏品购买是收藏品市场重要的实质性环节。没有消费就没有实质,而收藏品市场所奉行的是市场规律和规则,而不是、或者说主要不是美学与艺术的规则,这才是根本特性。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华人收藏大会聚焦“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