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中国画论分期探究

奇正论中国画论研究李万瑜摘要:中国画论的发展,自魏晋至明清,出现了许多画学著作或理论。画论家亦或是专门著书立说,亦或是在绘画中以题跋的形式阐释关于绘画的看法。纵观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发展,可以将画论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期:第一时期以魏晋时期谢赫《古画品录》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代表;第三

奇正论 中国画论研究

李万瑜

摘 要:中国画论的发展,自魏晋至明清,出现了许多画学著作或理论。画论家亦或是专门著书立说,亦或是在绘画中以题跋的形式阐释关于绘画的看法。纵观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发展,可以将画论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期:第一时期以魏晋时期谢赫《古画品录》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代表;第三时期以官纂《宣和画谱》为代表;第四时期是元明清以来的绘画理论。

关键词: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

顾丞峰先生将西方美术理论分为三大时期:“第一时期以瓦萨里《意大利著名画家、建筑家、雕塑家》为界;第二时期以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为界;第三时期以沃尔夫林《艺术风格》为界”。第一时期,瓦萨里形成了自己的叙述模式,即艺术的诞生、成长、成熟、死亡;第二时期,温克尔曼将艺术史的断代、归属问题进行叙述,并且尤为推崇古希腊罗马艺术;第三时期,沃尔夫林将古典艺术与巴洛克艺术进行对比,提出艺术风格演变的五对概念,他书写的一部“无名艺术史”标志着西方形式主义研究方法的出现。

对比西方的美术理论,中国的美术理论也存在着几个阶段的分期。中国古代美术理论称为画学或画论,中国画论的发展,自魏晋至明清,出现了许多画学著作或理论。画论家亦或是著书立说,亦或是在绘画中以题跋的形式阐释关于绘画的看法。纵观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发展,中国古代画论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以魏晋时期谢赫《古画品录》为代表,形成对画家品评的风气;第二时期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代表,形成绘画通史性的书写风格;第三时期以官纂《宣和画谱》为代表,形成官编画史的传统;第四时期是元明清以来的绘画理论,数量众多、涉及门类较广。以下分别进行论述。

一、第一时期: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品评之风盛行,出现了众多画论。分别有顾恺之的《论画》《画云台山记》《魏晋胜流画赞》、宗斌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谢赫的《古画品录》、梁元帝萧绎的《画山水松石格》、姚最的《续画品》。对这一时期的画论进行归类发现:顾恺之、宗斌、王微、萧绎都是对山水画的论述,谢赫与姚最是对画家的品评。

魏晋时期的山水画实物至今还未发现,流传下来的传为顾恺之的摹本《洛神赋图》所体现出来的山水依然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状态,而此时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却较为先进。例如顾恺之在《画云台山记》中提出山水画的阴影画法:“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宗斌《画山水序》提高山水画的价值与地位,提出将大山大水写于尺幅之内而不失比例大小的方法,即“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趋灵,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王微在《叙画》中提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山水画是心灵与物形交融的表现,“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变动者心也”。

在这个时期的众多画论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谢赫《古画品录》。谢赫首先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为“图绘者,莫不明劝解,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明确地点名绘画创作与政治教化的关系;其次提出评论绘画的六条标准,即“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六法主要是针对人物画的品评方法,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例如唐代李嗣真写过《续画品》;五代时期荆浩在其著作《笔法记》中提出“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将人物画品评的“六法”发展到了山水画;宋代郭若虚在其著作《图画见闻志》中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将“六法”视为评画的永恒标准。虽然谢赫《古画品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全书只品评了27位画家,将他们分为六品,且对每位画家的评价都较为简短,少则16字,如对顾宝光、晋明帝,多则不过96字,如对顾骏之的评价。通过《古画品录》所能得知的画家信息较少,这便是《古画品录》的一大缺憾。

二、第二时期:唐朝时期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物画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山水画出现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的分野,花鸟画形成独立画科。唐代画论分别有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释彦悰《后画录》、李嗣真《续画品录》、张怀瓘《画断》、王维《山水诀》、《辋川画诀》,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这个时期出现了系统的画论,比魏晋时期更加系统和深入。纵观这一时期的画论,综合性的画史较多,例如《贞观公私画录》开创了绘画史料学先例,《唐朝名画录》是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历代名画记》则是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也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一部画论。

張彦远开篇便点名绘画的社会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首先,在绘画的社会功能方面,张彦远的看法与谢赫较为相近,认为绘画先具有政治教化的功能;其次,张彦远对绘画的起源、绘画的评论标准、绘画的继承、绘画的时代特点、绘画的艺术表现等问题都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第三,也是张彦远对画论贡献最突出的方面,即全书共收纳历代能画者人名372人,上至轩辕,下至唐会昌年间,收纳的画家十分全面,是研究唐及唐以前画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资料;最后,张彦远与谢赫相比,张彦远在记录画家时,不仅是对他们绘画进行评价,更加上了画家的字、籍贯、官位、善绘题材等,这点比谢赫记述更为详细。

三、第三时期:宋朝时期

宋代宫廷画院的设立,画学兴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绘画艺术在此时尤为繁荣鼎盛。统治阶级对艺术品的爱好与收藏,促使皇室所藏美术品增加;文人士大夫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促使文人画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促使风俗画兴盛。繁荣的绘画艺术影响着此时画论的发展。宋代较有代表性的绘画理论有:郭熙《林泉高致》、刘道醇《宋朝名画评》、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米芾《画史》、邓椿《画继》等。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是继《历代名画记》而作,自唐会昌二年起至宋熙宁七年止,分叙论、纪艺、故事拾遗、近事四门六卷,虽影响与规模均不及《历代名画记》,但对后世还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郭熙《林泉高致》是对山水画的论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其中提出的关于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远望近看、远近推移;观察自然的态度:情景交融;创作取材要“取之精粹”;透视学上的“三远论”等都是对后世有价值的论述。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则是对四川地区绘画的记述,由此可见宋朝时期蜀地绘画的兴旺。

官方编纂的《宣和画谱》则是这段时期的一部巨著,标志着绘画理论的书写由私人个体学者的爱好提升到官方的重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记载《宣和画谱》时写道:“不著撰人名氏,记宋徽宗朝内府所藏诸画,所载共231人,记6396轴,分为10门”。从记载画家数量与前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比较,画家数量偏少,但《宣和画谱》所记载的绘画数量是此前任何画论著作所不能及的。《宣和画谱》将绘画题材分为十个门类: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果门,这也是此时的一大创新,说明此时绘画分工趋向更加精细化,分科更加专业化,绘画发展程度更高。与前代画论相比,《宣和画谱》不仅对每位画家进行论述,而且还加上了御府所藏画的数量及名称。此书不仅记录了宋徽宗朝内府所藏绘画品目,而且还是一部传记体绘画通史,对于研究北宋及以前的绘画发展和作品流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四、第四时期:元明清时期

在宋代绘画分科趋向专业化面貌,而在元明清时期画论分科则呈现专业化面貌,出现了众多分门别类的画论著作。此时画家众多,画派林立,画论著作纷繁复杂,画论家与画论著作的数量都超过了前代。绘画著述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种多样:画史、画论、著录、画谱、题跋、笔记等都有所发展,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元明清绘画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此时较有代表性的绘画理论有李衎《息斋竹谱》专叙画竹要法、黄公望《写山水诀》专叙山水画、吴太素《松斋梅谱》专叙画梅要法、王绎《写像秘诀》专叙人像画法、董其昌《画旨》推崇文人画等。

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所提倡的“南北宗论”,在《画旨》中写道:“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始分,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为宋之赵幹、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至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关于“南北宗论”,后世争议较大,例如俞剑华先生认为,董其昌强以己之所喜者奉为南宗,己所不喜者斥为北宗,其分宗以己好恶为依归,并无事实根据,没有科学方法。而葛路先生则认为,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是中国古代最先、也是唯一的有系统的研究山水画流派的人,虽然他们对历史事实掌握不准确,但不应该抹杀他们作为艺术流派探讨的先行者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谢赫形成了以人物品评为风格的叙述模式;第二时期张彦远完成了绘画通史著作;第三时期绘画理论的编纂从民间个人行为提升到了官方性质;第四时期是中国古代画论最为繁盛的一个阶段,画论数量多,且涉及面广,形成了分门别类的绘画理论。

参考文献:

[1]顾丞峰著.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俞剑华著.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3]谢赫著.古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4]郭若虛著图画见闻志[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6]王伯敏著.画学集成[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7]于安澜著.画史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中国画论分期探究

奇正论中国画论研究李万瑜摘要:中国画论的发展,自魏晋至明清,出现了许多画学著作或理论。画论家亦或是专门著书立说,亦或是在绘画中以题跋的形式阐释关于绘画的看法。纵观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发展,可以将画论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期:第一时期以魏晋时期谢赫《古画品录》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为代表;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