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 携琴拜师
胡蝶
在安徽博物院的院藏古代书画中,査士标的《携琴幽居图》(又为《抱琴幽居图》)有其独特的地位。近年来,该画多次出现在各类古代绘画展览上,为观众激赏、专家推崇,成了安徽博物院馆藏精品之一。2010年,《携琴幽居图》被国家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三百丛书》(中国经典绘画卷)收录为中国绘画经典。
“抱琴幽居”是古代画家喜爱的一类山水题材。但细审之后,该画似乎又是一幅访友问道的人物画。既有山林之乐,又有山林之趣,无疑是一大批画家的“老生常谈”。但査士标能常画常新,常画常精。从中年时布局工整、树林刻画精微、设色淡雅、惜墨如金的《水竹茅斋图》,到康熙九年以深远法所作的《仿黄公望富春胜览图》,是査士标艺术不断丕变之迹,其中査氏之心路历程依稀可辨。从弃世避俗的愤懑,转化为性淡心平的自然之思和心灵诉求。
画卷从高山坡脚起笔,几户人家藏于树丛之中,庭院柴扉虽被遮住,一段竹篱却清晰可见。一木桥从树林伸出,把彼岸连为一体。坡上六株杂树,左盼右顾,旁有一平坡,立一小亭,亭之远方一片浩渺。右下方有堤岸相连,怀抱一湾清水蜿蜒东去,沿途道上几棵古木,极具姿态。堤上青草依依,远方林木丛丛,一片原野风光。山野处一长者执杖而行,一琴童尾随其后,刚过木桥,欲行又止,回首远望,见一泓清泉自高山流下,远处亭中亦有一人盘腿而坐(见图1~图5),若有所待……
査士标,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字二赡,号梅壑,别号懒标、懒老、梅壑道人、白岳逋客、邗上旅人。休宁西门人,后寓扬州。明末生员,出身望族,家藏丰富,多鼎彝及宋元人真迹,故精鉴别。族中叔伯父兄如应光、维寅、维鼎等对诗文、书画、古物均有研究。査士标家学渊源,少年才俊,20岁便中秀才,因其文笔学养俱佳,名动一方,故人称“查文学”。査士标画初学倪瓒,后宗吴镇、董其昌笔法。山水于董其昌上溯董巨、二米、元四家,并受程嘉燧、李永昌、汪之瑞、渐江等师友的影响:貌写家山、宗法云林。构图疏散,线条湿懒,墨法于清润飘逸中多一份迷濛闲雅之韵。能集董之大成,并自出机杼;有熟而求生、老而求嫩的出藍之誉。晚年画益超迈,直窥元人之奥,跻身“天都十子”行列。清世祖二年,随着金声、江天一所坚守的绩溪被清军攻破后,三十岁的他挈妇将雏,逃离故乡,去金陵、镇江、杭州、扬州等地谋生。入清后不应举,一心工研书画。识者谓其晓起最迟,凡应酬,临池挥洒,必于深夜,不以为苦。八十余,尚童颜。名列“海阳四家”之一。书法以行、草见长,书出米、董,上追颜鲁公,颇得精要。时称米、董再生,名重天下。较董率真,而流于散漫不经;著有《种书堂遗稿》等书传世。甲申离家前作品未见传世。
査士标此帧行草书诗跋尾,用笔峻快清劲,烂漫俊秀。接上递下,锋颖挺拔。笔断意连,纵横开阖。连笔虽细如发丝,但却圆劲有力、相互映衬,自有一种跌宕潇洒之意流露于字里行间。出入米、董,而上追颜真卿,行距字间格外疏朗,结字则得米芾、董其昌遗法,于茂密体势之中别具疏旷温润之致。有米书之姿而少其佻,具董书之秀而去其俗(见图6)。表现出一颗自我放逐之心、无所羁绊之洒脱。此图系査士标年六十岁时所作精品。
经典就是经典。在多次学习、鉴赏获得了以上认识之后,不久前于“安徽博物院院藏古代绘画精品展”上重睹此图,经反复揣摩,又生新意,遂记录在兹,以为《携琴幽居图》研究之深化、细化。
《携琴幽居图》这一类题材绘画的反复出现为宋、元、明、清画家所喜爱,大概和唐朝诗人李太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分不开。“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幽人”与“抱琴”从此便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向组合,成了古代文人避世态度和清雅生活的象征。査士标此画一图二名即是一个证明。海上书画名家张石園为此图题籖:“査梅壑书画合璧卷真绩。”赫然指出这是一件书精画绝的双美之作。此图既是抒情之咏叹,又是叙事之长诗。可惜的是后人研究多关注其书画艺术,而忽略了跋尾诗文的思想内容:
“青山楼阁楚江东,身在苍茫晚色中。故国自遥难望见,不关春树雨溟濛。江头斜日草初薰,目断归鸿隔楚云。旧日两家相近住,每思家处独思君。乌衣巷口熟来时,杨柳风多紘酒旗。远客金陵游伴少,看花想比去年迟。”
査士标自30岁离乡,赴金陵、扬州、镇江、杭州一带流亡避乱,离乡愈久,乡思愈浓。乡关何如,故人何在?这里不仅是对黟山歙水的思念,更是对乡人故友的牵挂。“每思家处独思君”,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如此观《携琴幽居图》则既可以将之视为画主人散淡情怀的自况,亦可视之为渴望友人抱琴来访的期盼。正是这种胶粘调和的情愫与书画精绝的艺术形式交相辉映才使得此图意味隽永,魅力无穷。
《携琴幽居图》上菊隐老人钱镜塘的“钱氏薮青草堂收藏印”更为之增辉。钱镜塘乃现当代著名鉴藏家,自幼受祖、父熏陶,善画,能制印,爱好诗词戏曲,幼年得其父钱鸿遇之传授,工书法绘画。20岁以后钱镜塘即开始收藏历代金石书画,浸淫其间数十年。他鉴别珍藏了历代书画数千件之多,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成为沪上著名的书画鉴定收藏家。此图由他递藏既说明钱老法眼通神,也证明了《携琴幽居图》的品质高古。解放后《携琴幽居图》历经辗转,最后由钱镜塘捐给国家,庋藏安徽博物院,不仅功德圆满,也算圆了梅壑道人的故园梦。■
(作者单位:安徽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