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功甫帖真伪谁说了算
十三
Keeping everybody company to celebrate the New Year, there are not only New Years Eve parties, but also the authenticity problem of Gongfutie which began on Sep.19, 2013. Chinese collector Liu Yiqian bought Sothebys New York Gongfutie at 8.229 million dollars on that day. Arguably, it was not only his personal glory, but also the pride of every Chinese. But it was notably surprising that the pride and glory became different kinds of doubts after three months.
陪着大家跨年的,不仅有各大电视台的晚会,还有《功甫帖》的真伪风波。而这风波还要从2013年9月19日说起。
真伪众说纷纭
2013年9月19日,中国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专场拍卖会上,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下苏轼《功甫帖》。按理说,中国藏家花巨资买下流失海外的《功甫帖》不仅是刘益谦个人的荣耀,更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可万万没想到,这样的荣耀和骄傲会在3个月之后变成众说纷纭的质疑。
同年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向媒体透露,他们对利用“双钩廓填”法制造赝品的画史现象进行了深入考证和研究,并以晚清李佐贤《书画鉴影》中著录的《苏米翰札合册》中的苏轼《刘锡敕》、《功甫帖》两件伪本作为重点案例典型,宣称刘益谦买下的《功甫帖》为晚清时期民间作伪的伪本。
消息一出,将知名拍卖行苏富比和藏家刘益谦推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为此,第二天苏富比就发表声明,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苏东坡的作品真迹原件,并称将成立特别小组,邀请全球中国书画权威鉴定专家“会诊”。藏家刘益谦听闻后随即表示,他在竞拍该作品前曾请专家做过鉴定,并无真伪之疑。另外,结论出来以前自己愿意保持中立,敦促相关学术报告早日公布,并三次提到对上海博物馆的“感谢”。12月26日,刘益谦再次发表声明,抛出“三大困惑”求教于上海博物馆。
在2014年的第一天,专业媒体《中国文物报》上刊登出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三位研究员署名的两篇长达1.4万余字的研究文章,详解为何苏富比拍卖的《功甫帖》系伪作。一天后,刘益谦第三次发表声明,指出以三位研究员以个人名义发表的研究文章观点不尽相同且内容相互矛盾,并呼吁让学术争论回归理性。1月3日,苏富比发微博再次坚称《功甫帖》是苏轼的真迹,并表示会“奉陪到底”。
关于《功甫帖》真伪纷争一波未平又起一波。1月6日,著名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发表声明,坚持认为苏富比拍品《功甫帖》为真迹,并希望能够接手收购《功甫帖》。面对这位“杀出的程咬金”,就连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也坦言,他以前没遇到过此类“转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功甫帖》到底是真是假,又该是谁说了算呢?
真伪到底谁说了算
提出质疑的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三位研究员在元旦发表的对《功甫帖》辨析的两篇文章,其中钟银兰、凌利中在《“从法帖中双钩”——析<刘锡敕><功甫帖>墨迹钩摹的性质》中称,《功甫帖》墨迹本以双钩轮廓为基础,与百年前就在一起、民国时又同为许汉卿旧藏的《刘锡敕》伪本钩摹性质如出一辙;而单国霖所作的《形体极相似气韵却不畅——苏富比拍品<功甫帖>辨析》则认为,《功甫帖》中笔法存瑕疵,不合乎苏轼笔性特点,虽然形体极其相似,然气韵不畅,可能是因为摹写所造成的失误,同时,对翁方纲题跋也存在质疑。
“守方”苏富比则以不变应万变,措辞强硬地表示:“对三位来自世界级博物馆的专家竟罕见地以个人名义对个别私人藏家购买艺术品的商业行为作出公开评论表示惊讶。苏富比不同意各文章中的观点,坚决认定《功甫帖》为苏东坡的作品并将于10天内作出回应及保留所有法律权利。”
实际上,收藏界关于古代书画真伪之争历来都不鲜见,即便是在鉴定大家之间,看法也不尽相同,见仁见智。既然如此,为何《功甫帖》真伪之争却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呢?
事实上,博物馆和民间收藏长期以来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而《功甫帖》的出现却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看似这是件好事——让双方的意见冲突明朗化,但由于古代书画鉴定很复杂,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争论最后的结果也往往是分歧依旧,各自“不服”。
而“躺着中枪”的藏家刘益谦则从事件开始时“还原一个历史的本来面目”、“困扰与求教”,到最后“身心俱疲”。为何一幅费尽千辛万苦、花重金从异地购回的书作却被视为伪作、见诸报端?或许他才是这场真伪风波中最无辜且无奈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功甫帖》真伪事件的发酵本身仍存在着不少令人费解的地方:此《功甫帖》是今年9月份拍下,为什么真伪之疑恰恰在拍品即将在上海展出前曝出?通常博物馆研究员不会对市场上的藏品发表看法,为何这次却要发表看法,并且没有在一个学术著作中发表,而是在一家晚报上刊登?拍品真假之疑发出后,各方当事人均第一时间作出详细回应,是否有推波助澜之嫌……
知名策展人皮力对《功甫帖》真伪之事发表的观点颇耐人寻味:“中国书画鉴定历来都是毫无理性,全凭感觉。基本逻辑两条:一,好的就是真的,差的就是假的;二,把假的说成真的说明你没学问,把真的看成假的,就是你眼光比较严。”如此看来,《功甫帖》的真伪争论似乎还要接续下去。但若能通过此事推动中国鉴赏收藏的发展,远远比事件本身来得更有意义。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功甫帖》真伪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