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砚欣赏
洪流 黄硕明
砚是我国传统的书写用具,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相适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近年考古发现,砚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一直可以上推至5500年前的黄帝时代。根据史料记载:砚在汉代以前称作“研”,从汉代开始才改称为“砚”。砚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刘熙《释名·释书契》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许慎《说文解字》:“砚,石滑也。”从用研磨的颜料与墨表现色彩、图案或书画以来,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审美、民族文化的变化,古砚不仅形制各式各样,缤纷多彩,而且材质也产生了不同变化。砚材质大致有石质、陶瓷质、泥质、瓦当质、砖质、金属砚、玉砚等种类。
一、石质砚
从古至今,石质砚是古砚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最普遍、最广泛实用的一种砚。最早的石质砚应是新石器时代至秦开始出现的石质研磨器具。早期研磨器具形制简朴、素雅,那时人类多用于研碾粮食或颜料。1972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二期遗址中出土了研磨器具(长18厘米,宽16厘米),同时出土了还有石盖、黑颜料、陶质水杯,这其实是一套完整的文化用具。这种研磨器具研磨出的颜料可能是用来绘制古代陶器上的纹样,或者已经开始用于人类文化活动的面部、服饰装饰。这一时期古砚还只是为社会生产、文化活动保持实用性的功能,少见有出现书画镌刻的工艺美表现形式。
西汉人们给砚配置了精致木盒或彩绘漆盒,砚逐步从实用性中走出来,具有了工艺美的表现形式,步入了工艺品的殿堂,成为汉代人们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一种标志。汉代开始出现三足石质砚。汉代崔窘在《四民月令》中记载:“正月砚冻释,命童幼入《小学》篇章。十一月砚冻,幼童读《孝经》《论语》。”说明砚在汉代就已经常使用,并且个别砚开始出现镌刻纹饰,砚底刻有铭文。汉出现类似的三足砚,其装饰雕刻纹样大多采用“四神样”“云雷样”等纹饰,雄浑古拙、汉风飘逸。但从实用角度看,此时的砚从质到形都还没有到成熟,仍处于初创的阶段。(见图1、图2)
隋唐时期制砚工艺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对砚台的材质、形制、装饰有了新的认识和变化,制砚从石材选择到工艺雕琢,向更高层次发展,石质选择更加精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赞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可见文人墨客对上好的石质砚的赞美,并倍加珍爱赏玩。同时文人墨客也将诗词、斋号自刻或请名匠镌刻砚之背面或两侧,如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之正方形端砚,砚底镌刻铭文为:“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潢,永年等宝之斯为良。遂良铭。”唐代出现了端石、歙石、红丝石和洮河石等成为当时有名的石砚砚材,及至唐后期石砚的品种多,式样繁,制作样式都比秦汉的精致。(见图3)
宋砚取材丰富,造型朴素大方,实用雅观,没有繁缛纹饰,工艺不作滥觞变形,形制隽秀玄素,文雅洁净。宋砚有十分突出的文人气息,镌刻砚铭已蔚然成风,特别是名贵石砚都要镌文于其上,这成为后世鉴别宋砚的重要依据。宋砚是整个砚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辉煌时期。开采的石砚砚材日益普及,除了青州红丝石、紫金石、端州石、歙州石之外,又相继开发了金雀石、唐州紫石、宿州乐石等多种石材。(见图4~图6)
元明以降,至清中期砚的制作工艺逐渐繁缛细腻,用砚的石材也日趋广泛。除前代所用的石材,松花石成了清代开创的新品种。由于雕砚技术的日新月异,明清对砚石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对砚石的评判越来越考究,砚已从实用转为艺术欣赏和收藏对象,成为文人墨客的收藏品。(见图7~图12)
二、陶瓷砚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青瓷砚、陶砚,有三脚、五脚、六脚、八脚等不同形制。越窑、洪州窑等大窑口出现了青瓷砚、三彩砚。如洪州多足青瓷璧雍砚,已赋予古砚造型艺术之美,极具陈设观赏性。唐代杨师道《咏砚》说“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描述的就是这种砚式。因砚面呈圆形且周边环水如辟雍而得名。明清时期,由于景德镇瓷业的高度发展,瓷砚制作也熠熠生辉,青花、五彩,单色釉等,品种、形制多样。此外福建德化、湖南长沙、浙江龙泉、广东石湾、江苏宜兴也有瓷砚的生产。瓷砚瓷胎过硬,磨墨时打滑而不下墨,其使用价值比不上石砚。但装饰华美、造型别致、带款有序的瓷砚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见图13~图16)
三、泥质砚
著名的泥质砚有澄泥砚和砖瓦砚。澄泥砚可与石砚相媲美,因为它细腻、坚实、发墨而不损毫,滋润似水。虢州澄泥砚,唐人推为第一。宋代有相州、泽州澄泥砚,明代颇负盛名的是绛州澄泥砚。澄泥砚是以过滤的细泥经加工而成的一种泥质砚,如“绛州澄泥砚”利用汾河湾得天独厚的采泥场,经过了过滤、制坯、雕刻、煅烧等几十道工序。澄泥砚自西汉始,形成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至明代炉火纯青。唐始,历代奉澄泥砚为贡品。
砖砚、瓦当砚也是著名的泥质砚。一说:秦汉建筑宫殿用的砖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来有人用这些砖瓦改制为砚。唐吴融《古砚瓦赋》曰:“无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其中瓦当砚另有一说: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从形制上描述“隆起如瓦状”,那么质地不一定是泥质。还有一部分历史久远的泥质砖砚是后来人用糯米或油、蜡等物质加温煮沸手法,使这些物质填满砖缝隙加工成砚的。总之这些材质做成的砚,砚质细润,坚似石,性能与澄泥砚接近。流传至今的古瓦砚量很少,铜雀台、未央宫瓦砚不失为其中的上品。(见图17~图19)
四、漆砂砚
漆砂砚有“成于漆,胜于石”的美称。多以木材为胎,裹上麻布及丝织品,在麻布、丝织品上涂上一层漆灰,经晾干打磨后,再用配以金刚沙的生漆髹成砚面,色似澄泥,可与石砚媲美。漆砂砚胎质轻巧坚细,耐磨耐用。漆砂砚还有以纸、瓷为胎的。漆砂砚出现于西汉、成熟于宋代宣和年间,初为宫廷内府所制,之后漆砂工艺失传。清康熙年间重新仿造,漆砚又焕发新的光芒。顾广圻《思适斋集》中说:“若此漆砂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可与端砚比美。”顾广圻并为卢氏漆砂砚作铭道:“日万字墨此可磨,得之不复求宣和。”金农为漆砂砚作铭道:“恒河沙,沮园漆,髹而成,研同金石,既寿其年,且轻其质,子孙宝之传奕奕。”清代著名的漆砚制作大家有卢映之、卢慎之、卢葵生。晚清时,漆砂砚再度失传,20世纪70年代末,在扬州和屯溪先后恢复制作。屯溪漆器工艺厂老艺人俞金海研制的漆砂砚最为著名。由于工艺制作的复杂,今人已很少用之。(见图20)
五、玉砚
玉砚始于汉代。严格意义上说,玉砚属于石砚范畴,但硬度比石砚要高,雕琢较之要难。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也。”古人赋予玉礼制、祭司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玉砚大多不作为实用器来使用。如翡翠、和田玉、岫玉、蓝田玉、玛瑙、水晶等材质制作的砚,价值主要根据质地的优劣来定,多具摆设赏玩价值。(见图21)
六、木砚
木砚在西晋已出现,流传下来的较少,也有人将木砚与漆砂砚并称为“漆木砚”。现存的一些明代木砚,其侧刻有鸟兽、花草等图案。木砚多选用名贵紫檀木、花梨木等制作,其工艺美的表现形式大于实用意义。(见图22)
七、金属砚
金属砚古已有之。有铜砚、铁砚、锡砚、金砚、银砚等。以铜砚为多,现已极为少见。(见图23)
古砚是我国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它传承了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古砚制作产生了形式多样的不同材质。研究材质使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古砚文化。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科技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科技 » 古砚材质的主要种类及表现形式